部為土黃色;正是大唐軍隊的正統服色。為此;馮道不情不願的從府庫中拿出一萬貫來進行收購。…;
營州軍的甲冑分為三種;輕型甲冑、重型甲冑和鐵甲。輕型甲冑和重型甲冑都是皮甲;其區別在於;輕型甲冑只遮護要害部位;重型甲冑則全身包裹。輕甲主要裝備弓弩營和騎兵營;重甲裝備刀盾營。在重甲的前面鑲嵌半套明光甲;就成了鐵甲;鐵甲將用來裝備槍兵營。
此外;上好的木槍、橫刀和盾牌、弓箭和弩具也極耗財力;李誠中今年準備投入官府採購的二十萬貫中;至少五分之一是用來專門鼓勵行商在柳城設立作坊生產兵器的。需要指出的是;李城中繳獲契丹品部大郎君圖利的府庫時;發現了一批陌刀和重斧;這些東西勾起了他濃重的陌刀情結。他正在規劃中的陌刀隊將手持陌刀和重斧;“如牆而進”;重新點亮這一豪華軍種的輝煌。
當然;這些都只存在於他的藍圖規劃中;遠遠達不到實現的地步。但軍隊的吃飯問題他早已按照上述方式開始進行;軍服的問題也將在三個月內逐步解決;輕甲的打造也開始著手……按照以上養軍費用來看;李誠中的兵民比例早已處在了一個極為危險的境地;他必須擴大治下丁口基礎;以較大的丁口數量來支撐他的精兵政策。
鼓動高家的海船去江淮地區拉人是一種辦法;但短期內見不到成果;所以李誠中和馮道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瞄向了營州南部。。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白狼水由西向東;過柳城;至燕郡折而向南;從這裡開始;其下游又被當地稱為大淩河。 白狼水之南、大淩河之西;是為營州之南;這裡大部分地區都是低緩起伏的丘陵矮山;其中橫貫五股河與小淩河。在河水的灌溉滋養下;兩河河谷地區極易耕作;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
在這個時代;這片土地的所有人丁都幾乎聚集在這裡;因為沒有官府的管理;他們自發形成一個個村落堡寨;在這片河谷地區生存繁衍。這裡的居民以漢人為主;是當年大唐安東都護府轄下治民的後裔;其後數十年間;不斷有奚人、契丹人、室韋人、靺韍人因為各種原因來投;他們在融入漢人生活的同時;在接受農耕文明薰陶之餘;也帶來了遊牧和狩獵等各族習俗;這也使得當地百姓民風彪悍;驍勇善戰。
雖然營州南部大部分人丁都在這裡;但仍然顯得地廣人稀;尤其是河谷地區因為人煙稀少;並沒有很好的開墾出來;大片大片的沃土空置在那裡;沒有人去耕作。李誠中和馮道所關注的;就是這片河谷地區的土地和人丁。
程奢是白狼山下程家村的膿子弟;如果按照後世的標準來區分;他的家庭成分應該算作富農。因為家境寬裕;程奢小時候跟著附近幾個村中唯一的老先生念過幾年私塾;算是發過蒙;識得不少字。後來契丹品部向南進犯;程奢便隨同村逃入了白狼山中。在馮道的提攜下;念過書的程奢擔當起了管理倉廩的重任;他在工作中表現優異;被馮道所器重;隨即跟隨在馮道身邊;一邊做事一邊繼續苦讀。
在具有實驗性質的第一次營州公務員考試中;程奢又因為發揮較好而被提升為長史府人事科副科長;在沒有科長的情況下實際兼領人事公務;緊接著;程奢被委以主持營州南部丁口普查的重任。
營州南部丁口普查被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是以地形地勢來劃分的。第一階段主要清查小淩河流域的丁口和村寨數目;並初步估算其田畝數;第二階段清查小淩河以南、距離柳城更遠的五股河流域人口、村寨及田畝數。
為了做好這次丁口普查;程奢將目前人事科所有五名公務員全部派出;並抽調柳城各處商貨客棧的十名賬房先生;按照一名公務員帶兩名賬房先生的搭配;組成了五個小組。程奢將小淩河流域分為五段;每組負責一段;同時進行清查。他自己則親領第一組;負責清查六家屯至羊山寨之間五十餘里的河道地區。
程奢一行五人;除了自己和兩名賬房先生外;還有兩名護軍都計程車兵隨行護衛。從柳城南門而出;經過五十里的草場;遠處已見青山在天際勾勒出的線條輪廓;這便是當地稱為松嶺的山脈。
再行一個多時辰;便至山腳下;程奢看到東一塊西一塊的田地。時值盛夏;田壟中麥苗喜人;間或有飛鳥啄食、豚鼠奔走其間;卻不見人煙。
程奢手搭涼棚四處觀望;始終沒看到膿人家在哪裡;便帶隊往山裡繼續進發。拐進山樑後;方看到山樑上有一處簡易木屋;兩個青壯子弟正在屋外往程奢等人處張望。程奢便沿山坡而上;同時向那兩名青壯揮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