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使九監。
到開元初,由於戰爭不斷,國馬益耗,太常少卿姜晦乃請以空名告身(委任狀)市馬於各胡州,率三十匹投國者,酬以武官等銜。又於開元九年又詔:“天下之有馬者,州縣皆先以郵遞軍旅之役,定戶復緣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馬,故騎射之士減曩時。自今諸州民勿限有無廕,能家畜十馬以上,免帖驛郵徵行,定戶無以馬為貲。”以免稅免役進一步鼓勵民間養馬蓄馬。
其後突厥九姓可汗款塞輸誠,唐玄宗厚撫之,歲許於朔方軍的西受降城為互市,以金帛市馬,於河東、朔方、隴右官馬共牧之,既雜以胡種,軍馬乃益壯。
至天寶後,諸軍戰馬已是動輒以萬計。那些王侯、將相、外戚私有的牛駝羊馬之牧布諸道,百倍於縣官,皆以封邑號名為印自別;將校亦備私馬。是以謂秦、漢以來,以唐馬最盛
唐代官民盛行養馬的一個產物,就是馬球比賽的流行,上至天子將相,下至斗升小民,都普遍參與的全民運動,集馬上運動之大成,吸收了五胡亂華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的遺風,是騎兵戰技的前身。家家戶戶以養馬為榮,擁有一匹好馬,就象現代人擁有保時捷、法拉利豪華跑車一般風光榮耀。
到了前年的天寶十三載,還有隴右群牧都使奏:“攏右一道,官蓄的馬牛駝羊總六十萬五千六百,而馬三十二萬五千七百”。要知道西北三道加上安西北庭的廣大地域內,光隴右一道就蓄馬三十二萬五千七百,這都是軍馬的數目,每年有傷病老死的正常損耗萬匹,再除了除掉馱拖的挽馬,以及母馬幼駒,至少有二十萬合用的戰馬,再加上眾多番漢雜夷自備馬,拉出來輕易可以武裝出一支騎兵大軍。
而且相對遊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的放養式畜牧,唐王朝以更先進的廄養,在同樣的土地上,可以常備更多的戰馬,年出欄戰馬約十數萬。當然了,由於唐朝的軍馬採取的是廄養,雖然先進容易育種也產量高,但容易發生品種退化,而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放養,可以透過與野馬交配來保持種群的野性和血統,所以要不斷的透過互市改良馬種。
此外,朝廷還允許將校官吏自備私馬,鼓勵民間發展畜牧,因此上述這個數目還不包括眾多的民牧和家養的私馬。朝廷鼓勵民間養馬,凡畜馬一二十以上者有賞免役,甚至可以衝抵賦稅,造就了西北民間養馬者甚眾,許多人投軍都可以自備戰馬的,而官私大小牧場星羅棋佈的局面。為朝廷源源不斷的提供新血,最廣泛的人力資源,先進精良的兵器,再加上充足的戰馬來源,造就了爭鋒塞外草原,長期可以壓著那些遊牧民族打的,數目可觀騎兵部隊。
故而唐朝在長期對外擴張的征戰中,對上在強橫遊牧騎兵,即便落了下風,也有足夠退走復來的餘地,唐朝的國力人力可以允許多次的失敗。
但是遊牧民族就耗不起了,舉族全民皆兵的代價是,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手和時間畜牧生產,苦寒之地的冬季將是部族要命的威脅。畢竟人口要生息繁衍,牛羊要蓄膘過冬。
如果一支大軍追在天天屁股後面,不得片刻消停,如此往復下來,楞你再怎麼驃悍再怎麼善戰,就是鐵人也吃不消。因此許多遊牧民族陷入對唐戰爭的泥潭後,即使沒被沒有被打跨,卻也被疲於奔命的戰爭給拖跨了,就算縱有僥倖保全了下來,也要一蹶不振,淪別人吞併的附庸。從東、西突厥、到後突厥,到鐵勒、薛延陀等等或是覆亡或求和稱臣,莫不是如此。
安祿山造反前,以內外閒廄都使兼知樓煩監,總理天下馬政,暗中精選優等上乘勝甲馬歸於帳下,故其兵力傾天下而能卒反。得仗其積蓄多年強大的馬軍。
(而歷史上,在安史之亂後,由於吐蕃乘機入侵,失去了西北之後,大唐也也喪失了大部分軍馬的來源,不復強大騎兵的榮耀。逐漸轉為了被動的防禦戰略。)
這其中的前情後事,聽的我很是唏噓不已,感情這以騎兵為決定性的力量的古代,戰馬的多寡,就好比我那個時代機械化部隊的比例,是國家的實力指標啊。才知道,難怪無數YY小說到宋朝的兄弟,都混的相當辛苦,整天被動的防禦,時常被人攻打的到處救火,都是這缺馬禍害的。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四章
例行公事領了新舉子們參拜先賢,誓言忠君報國等等,緬懷一下當年入少先隊的情形。這一場就算結束了。
府上送了好幾桌的筵席來,讓那些老蝗蟲、新進蝗蟲們很是大飽了陣朵儈,也算是這些日來把他們驅使的疲於奔命的優待。
這時虞侯通報,卻是金州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