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如今兵部侍郎乃是薛仁貴,至於另外一個兵部侍郎蕭德昭,卻根本不懂兵法戰略,根本不適合做主考官,更何況他就算有這個才能,也一定做不成的,因為他為了自保,雖然投靠了武后,然而因為出身於蘭陵蕭氏,與蕭淑妃乃是同族,並不受武后信任,尤其是近來隨著武后勢力的壯大,更加排擠於他,所以,李顯料定,只要開武舉的話,主考官一定掌握在薛仁貴的手中,而薛仁貴現在與自己的關係可謂是無比親密,尤其是在薛訥將被李顯任命為交州都督的打算告訴他之後,這種親密更是沒的說了。
不過李賢卻並不知道其中的深意,對李顯的這條建議卻是拍案叫絕,由衷的讚歎道:“妙呀,真是妙,真沒想到賢弟竟然還有如此奇思妙想,只要開了武科舉,相信定可填補我麾下沒有軍方人才的空白,如此一來,我在軍方的影響力大增,定然能夠讓母后有了更多顧忌,到了那時,再加上七弟你的幫助,相信我這太子地位將會更加穩定,便是母后也只能對你我兄弟退避三舍。”
第191章該娶媳婦兒了!
“六兄一定要注意一點,關於開武舉之事,一定要從父皇那裡討得旨意,千萬不能交給母后,不然的話就算能開了武舉,最終得利的也定然不是我們。”
看著李賢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臉,李顯打心眼裡鄙視不已,但他也只能強行壓下心中的不滿,對李賢再次勸告。
幸好這廝還不是蠢笨到家,連忙點頭說道:“七弟放心便是,此事為兄還省得,待得日後父皇身體好一些了,我藉著探視父皇病情之時,將手中奏疏呈於父皇,父皇看到之後,定然會對我大家讚歎,然後立刻批覆,如此一來,武舉之事便板上釘釘了,今日聽了七弟這麼一番話,為兄可是茅塞頓開,哈哈,想不到你不僅打仗厲害,在處理起政務來也這麼厲害,為兄可真的了。”
雖然李賢說這一番話是處於無意,但李顯分明可以看到,這廝的心中已經對自己充滿了戒心。不過李顯卻不想去管他,畢竟這廝統共也幹不了幾年,再加上日後與武后的矛盾將會不斷升級,根本沒有時間顧及自己。
待得送走李賢之後沒多長時間,李顯剛剛來到自己的房間內想要休息一會,忽然間便聽得內侍高成稟報:“啟稟大王,張公公求見。”
“那個張公公?”李顯心中正在想著李賢的事情,根本沒怎麼進行思考,便隨口問道。
卻聽得高成說道:“是天后宮中的張中和張公公。”
“竟然是武后身邊的貼身內侍?不知此人求見我有何要事?”李顯聞言頓時心中一驚,卻也猜不出對方來的目的,但口中卻也只好說著:“你去到廳中好好招待張公公,吾這就去。”
隨後,李顯一個激靈從榻上躍起,更衣之後便來到了廳堂之中。
卻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宦官正在高成的陪伴下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這宦官見到李顯之後連忙站起身來,施禮說道:“老奴張中和見過大王。”
李顯見狀連忙走上幾步,雙手虛扶,然後還禮道:“張公公如此,可是折煞小王了,不知道張公公光臨寒舍,有何指教?”
卻見那張中和說道:“指教可是萬萬不敢當,老奴來見大王,乃是奉了天后之命,請大王速到天后宮中相見,天后有要事要和大王商議。”
說完之後,張中和拿出了一張帖子,上面正是寫著武后的諭令,內容和張中和說的一般無二,但是具體是什麼事情,卻是沒有說清楚。
李顯見狀,自然也只能恭領旨意,但是他卻仍然是雲裡霧裡,不知道武后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他便悄悄從袖中取出來一小塊黃金,遞到張中和的手中,然後滿臉堆笑的問道:“不知天后召小王有何要事?公公可否給透個底兒?公共之恩德小王定然銘記肺腑,日後再行厚報。”
張中和將手接過,忽然感到手中一沉,便知道這塊黃金少說也有五十兩,臉上頓時露出了一副滿意的神情,呵呵笑著說道:“這於大王來說,當是好事一樁,老奴聽天后說,要為大王尋一門親事,一方面大王也老大不小了,據老奴所知,大王今年已經二十了吧?這在皇室之中已算得上比較大了,當年太宗文皇帝與文德聖皇后大婚之時,才不過十六歲,而當今天皇與王皇后大婚之時也不過是十五歲……”
張中和說到這裡,張中和突然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不由狂抽了自己兩個嘴巴子,這才訕訕的說道:“這個,這個,天后說了,如今天皇病情比較嚴重,所以希望大王儘快同意這門婚事,以為天皇沖喜,令天皇宿疾早些好起來。”
“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