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進京
密室中一片沉寂,顯得格外陰冷,只有幾道細細的陽光從暗窗格中透了下來,灑在楊彪面前的案几上。
自從王允態度由態度ai昧轉向支援劉協,盧植公然支援劉協之後,黨人的會議地點已經改到太尉楊彪府裡。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弘農楊氏照樣也是四世三公,楊彪的曾祖父楊震(楊震的曾祖父楊敞是西漢丞相)、祖父楊秉、父親楊賜也都曾官居太尉,以忠直著稱。汝南袁氏終於三國,而弘農楊氏後來還建立了大隋朝,再到後來又出了個楊家將。
這位在演義中對劉協忠心耿耿的太尉,此刻卻是滿臉的怒氣,敲著桌子吼道:“你們何其糊塗?竟然公然在朝堂與陛下叫板,如此一來,則我等化暗為明。王允、盧植等人已決意效忠陛下,必然已有防備。那盧植的學生公孫瓚和劉備都在諸侯軍中,王允又與曹孟德交好,若再鼓動其他諸侯,則本初和公路行事難矣!”
張溫哼哼笑道:“皇子辯本為先皇嫡子,因逆賊所廢,今董賊已驅,陛下理應還政於弘農王。如今不但不還政,還大肆鼓吹自己驅賊之功,又廢太后,欲驅逐皇子辯,實乃大逆不道。各路諸侯豈會不明事理?本初本為盟主,只待舉兵回京振臂一呼,諸侯必然雲集響應,則區區公孫瓚和曹操能奈若何?屆時皇子辯歸位豈不順理成章?”
楊彪怒道:“皇子辯雖為正統,畢竟已被廢為弘農王;皇子協雖為董賊篡逆所立,終究也是先皇嫡子,且已為當今聖上。再行廢立之事,阻力重重;關外諸侯名為勤王,實則多有異心。你等率性而為,視為兒戲,必然大事難成也。”
一直在旁不語的光祿大夫種拂,突然插話道:“今陛下已掌控京師兵權,且一向殺伐決斷,連董卓在京之時都敢刺殺,何況我等。我等在此做無益爭執,恐幾日之後已成刀下之鬼。關外諸侯已在虎牢關候旨七日,何不傳書給本初,要其以糧草將盡,催陛下速速下旨宣他等進京,則大事方有望也。至於關外諸侯之心思,本初自會處理。”
楊彪點點頭:“翁叔言之有理,我即刻就修書給本初。”
董卓棄洛陽而退守長安,仍然自稱涼州刺史,恢復到他進京以前的職位,京城之行不過一場繁華落盡的黃粱美夢而已。但是即便如此,劉協也不願意承認他的涼州刺史的職位。只是他的勢力太大,暫時只能聽之任之。
同盟軍奉旨入關。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洛陽進軍面聖。
幾天之間,洛陽城郊的草似乎更綠了,草叢中不時有野兔和野雞竄進竄出。路邊的耕地裡竟然已經有人在開始整地了,耕地中的人竟然還有唱歌的和歡笑的。
路邊的村莊裡竟然能聞到爆竹聲,節日和喜慶時才燃放的爆竹。
一大隊人馬隨著一杆“曹”字大旗,帶動著漫天的塵土向洛陽方向緩緩前行。
隊前一個細眼長鬚的大漢,騎著一匹極其雄壯的大宛白馬。那馬通體雪白,沒有一根雜毛,駝著曹操行走如閒庭散步,毫不費力。據說此馬快跑的時候連影子都追不上,人稱絕影。
後面又跟著六個威風凜凜的大將:當中右一人,身高九尺左右,手執一杆鋼槍,滿臉威猛之色,儼然為六人之首,名夏侯惇,字元讓;當中左一人,也手執長槍,馬上挎著一張雕漆大弓,掛一壺箭,名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之弟;靠右邊一人,手執長槍,名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再靠右一人,手執長刀,名曹洪,字子廉,也是曹操從弟;最左邊上一人手執長槍,名李典,字曼成;最右邊上一人執長刀,名樂進,字文謙。
此六人是最早起兵的大將,也是歷史上曹操最信任的心腹大將。
曹操眯縫著細眼,望著洛陽方向陷入沉思。
一個多月前,他像賊一般潛行出城,只為了那個粉雕玉琢的俊美少年的一句話:“漢室江山,全託付在曹卿之手中。”
一個多月後,他完成了陛下的任務,而陛下也完成了他的大計,一個十歲少年的王圖大計。
一切恍然如夢,卻又是那麼真實。
陛下,曹某不負所托,您可安好?
後面六人在身後一路討論著這場戰事,可惜畢竟沒什麼太多他們出彩的地方。這次討伐戰的風頭都被劉備三兄弟出盡了,似乎這場討伐戰就是專門為他們三兄弟出名而戰的。六人當然不怎麼服氣,尤其是夏侯惇。戰華雄時他在押運糧草沒趕上,戰呂布時又被曹操拉住。
慢慢的幾人討論的話題開始轉移到洛陽的怡雲閣,洛陽的那些面板白嫩的姑娘身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