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小沈氏帶著一個小丫鬟一個婆子,笑著進來。
明蘭嘴裡念著‘稀客’,一手捧著隆起的肚皮,一手拉小沈氏到梢間坐下,“我還當你這輩子都不出來了呢!外頭人都說,你做了娘後,忽賢惠起來,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邊說邊打量,只見對方容色清減,氣色卻還好,只不像剛生完的豐腴,反比以前瘦了一圈。
小沈氏赧然,嘆氣道:“早先天不怕地不怕的,現下才知道,自己是個沒出息的。這幾個月裡,一來要照看閨女,二來嘛……唉,不瞞你說,我怕人家問東問西。嫂嫂時時勸我想開些,我想著,旁人不見也就罷了,你卻是和我投契的,不該也斷了。”
因生產時落下毛病,她很受了些罪,足坐滿了雙月子,此後數月,統共只出過一趟門,還是去廟裡燒香還願,已全不復往日東走西逛愛八卦說笑的活潑勁兒了。
明蘭心裡唏噓,卻笑著去看那婆子懷裡抱的襁褓,只見那女嬰生的小小巧巧,秀眉大眼,活脫跟小沈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就是體氣弱了些,叫聲跟小奶貓似的微弱。此時綠枝早取了一個盤子過來,上頭用紅綢壓了一副孩童戴的赤金鎖件。
“早就給你家丫頭預備好了,本想你若打定主意當縮頭烏龜了,待我生了後,再殺上門去。”明蘭笑著叫綠枝遞給那婆子。
“呸,你才烏龜呢。”小沈氏笑嗔道,撿起那小金鐲小金腳環來看,又見那金鎖片好生精緻,通體打成一朵半開的芙蓉花苞狀,栩栩如生,正面鏨了個大大圓潤的福字,反面刻了‘平安百歲’四個小字,鎖片下頭垂著幾條細小的蓮子墜兒。
“好新奇的花樣,我倒從未見過。”小沈氏摩挲著,也覺著喜歡。
明蘭笑道:“我想你家長輩多,那祥雲鎖片必是不少的,便自己描了樣子,叫金鋪打的;也不用正經戴著,便當頑的使吧。”
小沈氏心知明蘭早先預備的禮物並不是這些,必是她知道自己以後子嗣艱難,特意做了這好看物件教自己高興,她心中感激,哽咽道:“好妹子,虧你惦記了,我,我……”
明蘭怕她哭起來,連忙叫崔媽媽把團哥兒從裡屋領出來,指著小沈氏讓他叫‘嬸子’,小胖子響亮的喊了聲‘繩子’,所幸發音相近,眾人倒也未察覺。
小沈氏見團哥兒生的虎頭虎腦,白胖滾圓,喜歡的不得了,摟在懷裡不肯鬆手,連著親了好幾口:“大半年不見,沒想長這麼大了。”她記得團哥兒生日,又道:“今兒也沒帶什麼好東西,待你過兩週歲時,嬸子一定給你好好預備。”
親熱玩笑了會兒,小沈氏屏退丫鬟婆子,明蘭也叫崔媽媽把團哥兒抱下去,卻留女嬰在暖和的炕上睡覺,小沈氏本就不願女兒離開自己的視線,便脫了鞋跟明蘭一道上炕,輕拍著女兒哄著,邊說笑道:“聽說我嫂子近來賺了你們盛家一雙媒人鞋。”
明蘭楞了下,才意識到小沈氏說的這個‘嫂子’不是鄭大夫人,而是張氏,心中微奇,依舊笑道:“月前我祖母回了信,說這媒做的好,沒有不肯的;前兒我孃家三嫂已前去提親了,說是先定親,過兩年成親。”
小沈氏嘖嘖兩聲,笑道:“你家老太太是個爽利人,出手也大方,聽說叫帶回一對翡翠鐲子做定禮。我嫂子說,便是她,也少見成色這麼好的翡翠,通體剔透,那水頭,那翠色,嘖嘖,倒不像是中原的,真是難見的珍品,”
明蘭知道祖母是怕長棟聘禮單薄,又是庶出,不像長柏長楓,一個有王家嫁妝,一個有林氏財貨;怕聘禮中沒貴重物件壓著,叫岳家看輕了。
她笑著解釋:“那是祖母的陪嫁,聽說原是驍國王宮的藏物,早先徐家老太公徵滇南時的繳獲,後武皇帝又賞了勇毅侯府。唉,現下滇邊封著,市面上哪有這麼好的貨色。”
“原來還有這麼個來歷。”小沈氏聽的入神,拍腿道,“你不知道,我沈叔和嬸子兩個見了都說不出話來了,我嫂子說,如今老兩口正商量著多添些嫁妝呢。”
沈家新貴,銀子田地是不缺的,缺的就是這種有來歷有底蘊的珍藏。
“別介別介,我祖母這幾年回不了京,便給小孫媳婦些見面禮,別倒像是我孃家來催要嫁妝的,你回去說了,嫁妝適度即可。”明蘭怕將來鬧出不快,連忙擺手道。
小沈氏本就是受託來探話的,聽明蘭這麼說,便放下心,笑著扯起沈家備嫁妝的趣事。
明蘭聽了半天,聽她口口聲聲‘我嫂子說如何如何’,終於忍不住試探道:“你…和你嫂子,那個…好了?”
小沈氏微微苦笑,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