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3 / 4)

小說:皇后起居注 作者:白寒

嘆。大哥兒這麼大年紀的時候,滿宮飛奔,他們都擔心他日後進學怕是靜不下心來。可二哥兒這模樣,卻是怎麼都不願意往外走的性子,這讓他們也很擔心,生怕他悶著了。

“我帶著他多頑頑遊戲,他就不會悶在坤寧宮裡了。”朱厚照提議道,眼珠轉了轉,說起了今日的見聞,“爹,娘,今天我們去南北雜貨鋪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很張狂的書生。聽說他一來京城,就大言不慚地說自己一定會是狀元。我偏不信,他說自己是狀元,就能是狀元了?每天不好好唸書備考,帶著人到處縱馬飛奔參加文會詩會,這樣還能是狀元?”

作者有話要說: 還沒有仔細寫過小公主和小皇子

大多數時間都寫照照了,所以這一章平衡一下,mua

第451章 結識新友

“才子大都狂狷。”朱祐樘中肯地道; “只是這樣的性情; 更適合文壇; 不適合官場。”官場需要各種各樣性情的人,唯獨不需要自視甚高而又狂狷不知收斂之輩。因為這種人往往會在不自知時得罪許多人,也因為太過驕傲,未必會腳踏實地地去做些實事。

做學問只需一個人就夠了; 為官可是須得時時與身邊人打交道的。簡單來說,狂狷於文人而言稱得上“才子風流”; 但於官員而言卻是不穩重靠不住的表現。縱然有天大的本事; 若不能得人擁戴施展開來; 又有何用?

朱厚照琢磨了一會兒; 問:“那他怎麼不好好地去當文壇魁首; 來考甚麼狀元呀。”

“學而優則仕,人之常情。誰都不想僅僅只在文壇留名,只要心中有些抱負; 總是想走得更高些。”朱祐樘道,“而且,朝中也並不是沒有打磨他們的地方。在翰林院好生磨一磨,性子磨得圓融些便能好好為官。若是磨不出來,才學出眾者也能修書著書,或者給你當先生。”

朱厚照仔細想了想:“西涯先生眼下正是文壇之首; 不僅文章作得詩詞寫得,為官亦是極為出眾。那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這般麼?木齋先生呢?年紀輕輕就高中狀元,他也是這樣的性子?還有大王先生、楊先生……”

教他的先生們哪個不是學富五車?哪個不是一等一的才子?李東陽年少成名; 少年探花郎譽滿京城;謝遷與王華都是狀元,學問紮實,為人清正;楊廷和亦是十九歲中進士,潛心在翰林院編修書籍,曾得丘濬稱讚多回。還有小王先生,亦是年輕的探花郎,生性穩重,心中與他一樣藏著熱血,想法與行止常常能給他許多啟發。

朱厚照有了這麼多好先生,對狂狷才子自然便有些排斥。其實說來也是他尚且年幼,還不夠包容,就算知道人無完人,也有些容不下他人的缺點。再說了,他在京城行走了這麼些年,好不容易將紈絝子弟們教訓得不敢出頭,又來了個四處扎眼的風流才子,心裡便對人家有了些不好的印象。

朱祐樘笑道:“當然不是。人與人的性情完全不同,你不能強求所有人都能像這些先生一般風趣而又穩重。而且,我給你挑先生也是千挑萬選的。翰林院裡狀元、榜眼、探花還少麼?怎麼偏偏給你挑了這幾位先生?說明他們的學問與為人都是最為出眾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他人便不好。世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之人,你不僅須得能看到他們的短處,也須得看到他們的長處。”

朱厚照若有所思,眨了眨眼:“那他要是真中了狀元,在翰林院裡還是這脾氣……”

“你替他擔心做甚麼?”張清皎捏了捏他的鼻子,含笑道,“那裡每個人都是才子,像你爹說的,狀元就能數出許多個來。他若是還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才子,狂妄不知謙虛,自然不可能與同僚相處和美。唯有處處碰壁,他才會明白必須改變。若不能改變自己,就只能乾熬著,或者換個地方待著了。”

朱厚照覺著爹孃說得都很有道理,但並不妨礙他繼續關注那個傳聞中的風流才子。不知怎地,他就是認定了這人會在京城裡鬧出事兒來,所以想瞧瞧熱鬧。於是,他得閒了就將錦衣衛喚來,問清楚了那六如居士的事兒,出宮去旁聽對方參加的文會詩會了。

這一回六如居士參加的詩會,是在一座酒樓中舉行的。但都說他應邀,他卻遲遲未至,其餘文人等不及,便先開始了。朱厚照帶著錦衣衛坐了兩三桌,點了些茶水點心,興致勃勃地聽底下那些文人作酸詩。他年紀雖幼,但學業進度卻不慢,雖在作詩上還沒得甚麼好句子,品鑑這些詩篇自然不在話下。聽得這些酸詩,他便撇了撇嘴,心道先生們隨意作的每一句都比他們好多了。

他眼光高,看不上酸詩。底下這些文人也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