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3 / 4)

小說:紅樓春纖 作者:男孩不逛街

得說並無她的干係,便自留下——明歲她就要出閣,除卻這一回,日後怕是再難小住的,因而十分眷戀不捨,有意多住兩日的。

這一番心腸,眾人皆是明白。因而,休說史夫人不過喚女兒回去,並無他話,就是賈母也著意說了兩三回,令她好自在這兒住個十餘日,再回去也不遲。

獨有一個賈寶玉,歡喜之餘,偏忽而想起日後,不覺嘆一口氣,道:“雲妹妹雖是留下,怕也不過十來日的功夫——姐妹們皆要出閣,雖是人倫大道,不能違逆,終究心裡難受。”襲人原在旁做針線兒的,聽得這話,她不由停了針線笑道:“二爺又說糊塗話兒,這原是喜事呢,沒得說這些做什麼?旁人一時聽了去,嘴裡有的沒的添了兩句,倒傳出話來,雲姑娘或聽了一言半語的,豈不惱的?”

“我也只在屋子裡說兩句罷了。”寶玉自知這裡頭的干係,因而悻悻然說了這一句,竟也就作罷。只他心裡卻想:若論起來,這二三年之內,除卻一個四妹妹,姐妹們竟也散盡了。現今二姐姐、林妹妹雖過得不錯,大約也未必十分自在。三妹妹、雲妹妹所託良人,自己也見過兩回,細細打聽了,總還能心中有些準數。只不知道寶姐姐她們,此身又往何處去……

想到這裡,寶玉不覺有些怔怔出神。

只他卻不知,薛寶釵雖有一二分異樣,他所不曾想到的李紋卻更快了三分。這裡頭細說來,倒也有幾分緣法。原是那李舉人之妻嚴氏,因著香菱之故,同鄉之份,多有往黛玉處走動。她又行事溫柔,知情知趣,也能做吟詩作詞,談論書畫,不覺便與黛玉越發走得近了——偏起頭兒香菱這一條,因不願造次,她卻不曾提過。

今日又過來,黛玉便請她去看賞秋海棠:“今歲冬日甚暖,倒叫這花兒延了好些時日。方才微微落了一陣輕雨,也不曾傷著,倒越發潤澤了。”嚴氏聽是如此,也不莞爾:“這麼說來,我倒是得了個好造化,一件一件的皆趕上了。”

正自說著,兩人轉過一處,又登了一處小亭,黛玉便令端上茶果等物,各個安坐後,她方指著一處道:“嚴姐姐且看,那一叢秋海棠可還入眼?”嚴氏循聲望去,只見那邊兒一塊太湖石之側,瀉出一片絢爛的秋海棠。那太湖石素以玲瓏剔透著稱,如今漫了小半花葉,越發靈透。而那海棠也似借了三分潤澤,又經了雨露,繁花密密匝匝如錦緞一般。雖是深秋時節,微風微動,這一處竟也憑空生出□□三分的意態。

嚴氏不覺看住了,半晌過去方回過神來,因嘆道:“往日也曾聽過兩句閒言,道這秋海棠有個諢名喚作相思草,如今瞧著可也有幾分理兒。這般景緻,可不動人心魄?”黛玉抿嘴微微一笑:“世上這些花兒草兒的名號也多了去,未必作準,只不過假借名兒託付心思罷了。”

“那也是有的。”嚴氏點頭應了一句,又忽而想起一件事,因笑道:“只看著這花兒,我倒又想起三堂兄,也不知他甚個時候才能知道這些個纏綿之事。為著他娶親,嬸孃不知絮叨了多久,偏他還是一味推脫,倒似要修行的人那般了。昨兒嬸孃又送了書信來,言說要過些時日上京來,便千百般囑託必要我留心,彼時可相見一番,可見真個是亂了陣腳。”

黛玉於這些事倒也平平,不過隨口應一句:“舊日也曾聽說,不立業不成家,許是令兄自有一番心胸主張,也是未必。”

“哪兒是為了這些正事,不願分心,偏是他胡鬧,盡是挑揀些稀奇古怪的由頭。”嚴氏搖了搖頭,一條條比出來:“頭一條,必要書香門第,卻又勢弱。第二條,必要和善隱忍,又要品性高潔。第三條,必要有一件癖好……”她細細說了五六件,或是相互矛盾,或有稀罕之處,果真應了古怪兩字。

黛玉聽得有趣,不由道:“深閨女孩兒,這般若要全然印證,怕是不容易,倒似推脫一般。”嚴氏搖頭嘆道:“人人都如此想來,偏強扭他不得,若要強逼,他一時聽到風聲,便要往旁處躲三五個月。這女孩兒名聲最是要緊,且到底夫妻和睦,才是日後緊要之處,我叔父他們因而也是無法,由此忍了三四年。如今他已是二十二,還是舊日模樣,可不叫人著緊。”

“俗語道人生百種各有不同,雖是難辦,但親戚人家往來走動,總也能尋出合宜的。”黛玉搖頭笑了笑,又道:“怕是縱有合宜的,貴親有不如意,因而越發難辦。旁的不說,我舅家遠近也有十餘個姐妹,只這裡頭便有兩位,一件一件,竟是樣樣相符的。”

嚴氏一怔,因問道:“竟有這樣的巧事?倒不知是誰家女孩兒?”黛玉便將李紋李綺姐妹之事,略提了兩句,卻將姓名隱下不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