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在制度規定上,官員的俸祿並不算少,所以這“不足以說明宋代俸給不厚”。見其《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22頁。對這些新近出現的分歧,我們仍然採取傳統的說法。而且還應考慮到,趙宋皇帝豢養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難免有時拿不出足夠的錢糧供給其中的某些人;但冗官隊伍的龐大,本身就是官僚特權的表現。正如當今某些貧困地區財政不敷工資,但依然官員眾多,人們依然爭著吃國家飯一樣。

'80'洪邁:《容齋四筆》卷四《今日官冗》,《容齋隨筆》,第521頁。

'81'錢穆:《國史大綱》(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下冊第572頁。

'82'大庭修:《秦漢法制史研究》,中譯本,林劍鳴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頁。

'83'遼金元時代同樣存在著各種階官序列。為避免頭緒過多而使問題複雜化,本書略去不談。

'84'沈節甫輯:《國朝紀錄彙編》卷一二五《震澤長語…官制》,上海涵芬樓影印明萬曆刻本,王雲五主編:《宋元明善本叢書十種》,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版,第14冊。

'85'參看《明史》卷七二《職官志一》。

'86'葛承雍:《中國古代等級社會》,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頁。

'87'《明會要》卷四三《職官十五…勳階》:“(洪武)九年四月,始定散官資階。散官者,初授之資階也。其有升授加授者,以歷考為差。”中華書局1956年版,下冊第785頁。徐學聚《國朝典匯》卷三五《吏部二》:“凡初入仕、任內未初考而遷調改除升等者、考核平常量才降等非貶降者,皆得初授階。初考稱職、任內已及初考、遷調改除而品級仍前者,任內已升授、未及再考、遷調改除而品級仍前者,皆得升授階。凡及兩考而事蹟顯著者,皆得加授階。”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4冊第2936頁。萬曆朝重修本《明會典》卷六《散官》:“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白身人入仕,並雜職人等初入流者,與對品初授散官。任內歷俸三年,初考稱職,與升授散官。又歷俸三年,再考功績顯著,方與加授散官。若考核平常者,止與初授。其任內未經初考、遷調改除者,仍照見授職事,與初授散官。已經初考,合得升授,遷調改除,仍系本等品級者,照見授職事,與升授散官。若升等者,只與對品初授。或有已得升授,未經再考,遷調改除,仍系本等品級者,照見授職事,與升授散官。已經再考,合得加授,遷調改除,仍系本等品級者,與加授散官。若升等者,止與對品初授。其有先曾歷仕二品三品等職,今次降用,若繫有罪及輟�撞懷浦氨嶠嫡擼�找蘭�諡笆攏�氤跏諫⒐佟H嫋坎湃問梗�幌當嶠擔��袷諡笆攏�扔朐�誚檔齲�湓�諫⒐仝倦啡躍燒擼�嗾佔�諡笆攏�攵雲煩跏諫⒐佟>閿諶�曛�螅�綻��凇!敝謝�榫�1989年版,第34頁。可見在各種情況下,散官的授予都儘量與“見授職事”相應。

'88'王天有:《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頁。

'89'杜婉言等:《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9卷(明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45頁。

'90'樓勁、劉光華:《中國古代文官制度》,甘肅人民出版社年1992年版,第532、537頁。

'91'紀昀等撰:《歷代職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下冊第1302頁。

'92'光緒二十五年《欽定大清會典》卷十二《吏部…驗封清吏司》,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影印本,第1冊第140…141頁;《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四三《吏部…封贈》,同上,第8冊第6975頁。

'93'《清通典》卷四十《職官十八》猶稱之為“文武官階”,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1頁;《清文獻通考》卷九十《職官考》則稱“封階”,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冊第5645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一四六《職官考》亦稱“封階”,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冊第9069頁。而《大清會典事例》敘於“封贈”部分,參看前注。這時候的“階”幾乎全失本意,而與“封贈”合流了。

'94'清初在京漢官一度每年俸米十二石而已。大約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才落實了俸銀“不論滿漢,一律照品支給”原則。在外的文官另外享有柴薪銀、蔬菜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