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計發工資的基數,處事按照分廠的平均數計發。這個辦法被沙成寶譏諷為鞭打快牛的辦法。如果你承擔的任務多,活該,工資也是那麼多(所謂的檔案工資),不可能獲得獎勵,相反還要承擔比任務少的單位更多的考核。一般而言,任務重的單位犯錯的機率更高。任務少呢?也就那樣了。不足任務工時70%的按90%發放工資。這算什麼?沒任務休息也拿工資?計劃部的解釋是指令性任務不是基層單位自己決定的。少拿10%的工資就是對他們的懲罰了,難道還餓死他們?
這樣的機制誰去關注市場
沙成寶一直在疑惑中,認為這樣的機制會越來越嚴重地挫傷職工的積極性。到94年元旦後,工廠的中層人事調整完成後,沙成寶才發現,最挫傷積極性的不是機制,也不是薪酬,更不是裝備落後和沒有新產品。而是用人
用人也算機制內的問題吧。但用人上嚴重的**徹底摧毀了自己的信心,讓他真的開始考慮離開北重了。
只有三十歲啊。就這樣在北重不死不活地耗下去?看著萬福才、史大春、朱宏一類無德無才的人步步高昇?就算楊兆軍,真的具備廠長助理的能力嗎?楊兆軍和他單位那個妖嬈的**的傳言真的就沒有進入胡敢等決策層的耳中嗎?
留在北重,要麼學著像楊兆軍成為胡敢的心腹,要麼像史大春一樣當活王八,要麼像朱宏一樣巴結好太子——否則你就很難升遷。在這個環境中,工作不是第一位的。
他感到自己身處一個怪圈,這個怪圈細想下去很令他困惑,很無解。注意聽聽一般職工的議論,到離退處去和已經無所顧忌的老同志們聊聊,大家如此反感胡敢的作風,但組織上就是看不到,也聽不到。胡敢就是能獲得部裡的高度讚賞。這是為什麼?是自己對胡敢存在誤解還是考察機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廠內的人事也是這樣,史大春,朱宏一類的人就能透過組織部們的考察和黨政聯席會議,而埋頭苦幹的幹部卻在苦苦等待,尋找著所謂提升的機會。
去他**的老子不幹了。老子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工廠不行嗎?這個念頭一起,沙成寶竟是如此的輕鬆。就像他喜歡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萌生退出江湖的心情一樣。
去哪裡?首先考慮的就是聯投。那是個讓自己豔羨的公司,朝氣蓬勃,前途無量。麒麟大廈一樓有一行大字: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可能是企業文化的宣傳,卻非常對自己的胃口。在這個不進則退的社會,呆在原地踏步的北重不是在浪費生命嗎?
沙成寶在考慮一個重本要的問題,那就是榮飛會收留自己嗎?這個問題折磨了他有一段時間了。結論是不知道。據說楊兆軍曾得到榮飛的加盟聯投的邀請,卻遭到楊兆軍的拒絕。那時他很欽佩楊兆軍的選擇,認為那是一個男子漢的選擇。現在自己卻萌生去意了——怪誰呢?沒錯,在北重也可以混下去,和光同塵,大家不都是這樣嗎?
可是自己不行。
榮飛,他腦子裡一直回放著那個已經是一座高山的人物,真的有高山仰止的感覺。榮飛曾斷言胡敢不去,北重絕無希望。他認為是榮飛對胡敢的記恨。但現在他承認,這是事實。
沙成寶也是外來戶,妻子卻是廠子弟。他的心思自然瞞不過妻子,在研究所資料室做外文翻譯的妻子勸他慎重行事。
當然要慎重行事,我又不是小孩子。如果胡敢或者新上任的黨委王書記跟自己談一談,或許會打消念頭,但他們沒有。考慮了一個月,沙成寶下定了離開的決心。在進入第一個月,沙成寶找到了機會。
北重的民品轉向了汽車零配件之後,93年進行了一次短平快的技術改造,專案是從部裡爭取來的,國撥資金350萬,自籌250萬,規劃共600萬的規模。新建了一條油箱生產線,提高了鍛衝能力,以應對市場的需求。
實際投入的資金不足500萬,因為自籌的那部分沒有全部到位。
北重對上汽的市場開發失敗後,現實的選擇只能盯住北陽的二家汽車廠了。規模上的指標如山地壓在胡敢肩頭,每一次向部裡申請資金專案都面臨著規模增長的壓力。和資金的投入相比,民品的規模增長卻不盡人意。93年民品銷售勉強可以突破7000萬,其中所謂的主導產品汽配產品收入不足2500萬,無論如何不能交代上級的
這就面臨著擴大市場的問題。
單幹油箱消聲器根本不行,這就需要胡敢所說的市場擴大了,具體的辦法就是再擴大產品的品種。
汽車的鍛衝件那麼多,隨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