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3 / 4)

小說:不稱職的獸醫 作者:京文

宋尚未滅亡,忽必烈僅控制了中原北方,當時元帝國正集結重兵準備南征,用以進攻倭國的軍隊並不多,更不是蒙古的精銳,漢人也不是此次東征的主力。至於水師的力量更為有限,這一仗戰敗原在情理當中,只是一次嘗試。”

劉星清越的聲音在大帳內迴響,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也讓我刮目相看,這和我搜集到的資料差不多,難得的是他加上了自己對這次戰役的見解,而且十分中肯,可以說說道了點子上,在馬背上的蒙古人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平心而論: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時機動性第一,一般只帶很少的給養,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透過掠奪戰爭地區的平民解決。可這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們掠奪,同時缺少戰馬,在機動性上大打折扣。因此可見日本人的戰術可謂十分高明,當然這也需要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做後盾。

此次戰役日本史稱“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東亞第一次遇到了裝備訓練和勇氣都不遜於自己的對手。高麗人在戰鬥中主要負責近戰,他們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衝擊而損失慘重。故而高麗人對日本軍人的戰鬥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戰刀印象深刻,據說元軍普通士兵的刀劍與日本刀一碰即斷。相對來說,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損失小一些,在他們看來,日本人的弓箭雖威力強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清理了清理嗓子,劉星同時也在觀察眾人的反應,見大家都饒有興趣的等待他的下文,他更加信心十足,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多的軍隊高階將領前嶄露頭角,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是眾人的神色給了他最大的鼓舞,尤其是我投以讚賞的目光,讓他信心十足的接著道:

“蒙古人第一次東征倭國結束後,忽必烈認為倭人已領教了自己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倭國要求臣服,但倭人很乾脆地將蒙古使者斬首。忽必烈自然不會忍氣吞聲,在統一中原之後,他便著手準備第二次海上入侵。軍隊由中原各地,蒙古和高麗招集至沿海地區接受登陸作戰訓練,遠征軍的糧秣補給也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徵集,同時高麗和中原東南沿海的造船廠也晝夜趕工,製造大小戰艦和運兵船。

如此大規模的遠征準備自然無法保密,倭人自從上次之後就嚴密偵視元帝國的動向,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蒙古來襲”做了充足的戰爭準備。此時倭國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鎌倉幕府和倭國各藩的控制遠勝以往,因此倭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徵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當敵人進攻日期臨近時,北條宗盛和北條宗政分別率精銳武士軍開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區佈防,北條宗政的鎮西軍後來成為戰鬥的主力。同時九州各藩開始動員民兵,日本其他地區的武士也趕來參戰。

時隔八年後,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由江浙和朝鮮兩地同時出發。此次出征的軍容十分壯觀,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其中漢人大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

聽到這裡眾人不禁咂舌,這樣的武力估計以目前的狀況朝鮮再發展十年也很難達到如此國力,可是偏偏蒙古人敗了,所以眾人更加聚精會神,希望得到真正的答案。

“北方出海的艦隊於五月底如倭人所料抵達博多灣,在等待南方艦隊期間,蒙古人輕易攻佔了博多灣的幾個島嶼,島上的居民被全部屠殺,島上的建築物也被盡被毀壞焚燬。六月上旬,南方艦隊抵達,兩支龐大艦隊在九州外海會合,之後元軍開始登陸作戰,登陸地點九龍山距上次戰爭主力部隊登陸的地點不遠。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更有效的抵抗,倭國軍隊以石牆為掩護,不斷擊退元軍的進攻,還伺機組織反衝鋒。倭人最成功的一次反擊擊潰了高麗軍主力,高麗軍統帥洪茶丘被俘殺,幾名蒙古高階指揮官也相繼陣亡。”

此時的朝鮮和當時的高麗王朝不屬於同一體系,就像唐朝和宋朝一樣,所以雖然聽得劉星一句又一句的高麗,朝鮮眾將到沒覺得怎樣,直到聽說洪茶丘被俘殺神色中才有一些無奈和悲憤,畢竟也算是自己的前人,這麼窩囊的戰死總是不光彩。劉星沒有顧慮這些,事實上他也不用顧慮,營帳中女真、朝鮮和漢人的將領比例差不多,應該說是一個超級的雜牌軍,這也反映了當前朝鮮各軍種的比例。只見他繼續用嘹亮的聲音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