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修行的最高層次,原來凝結了元神只不過真是就是小術而已。
因為結了元神確實是可以在原本肉身腐朽之後轉世重生,但是哪怕是元神也不可能永遠存在,只是壽元長到普通人不可以想像,可以活上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但生靈的精神也會有腐朽的一天,精神腐朽之後元神也將不復存在。到那時修士的元神或者直接消散,或者化為天地之間的奇物,不再是修士的元神,那修士也就真正的死掉了,就連他的精神也從此在這世間上消失了。
而聖人雖然不求長生,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也不會磨滅,這精神會在整個文明當中一代代傳遞下去,甚至直到指引這整個文明證得大道。而這證得大道的文明卻是繼承、發揚了那些聖人的精神才得以證道,那麼是換個角度來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聖人們依舊活在這個世上,活在每一個後人的精神之中。
是不是可以說那些聖人們才是真正成就了不朽的存在?想到這裡,周誠腦中突然出現一個瘋狂的念頭:聖人不能長生,卻可輪迴。只是他們都不懼生死,不求長生,所以並不在意前世的記憶,們輪迴之後就會自動忘卻了過去的種種,只保留了真如本性,智慧不失,德行不減。因而輪迴之後的聖人即還是以前的那個人,但又不是那個人。
說是卻是因為他們的精神不變,本性末改,只是失去了記憶。說不是卻是因為他們忘卻過去種種,雖然本性末改,但與前世再無絲毫的瓜葛
周誠被這個突然跳出的想法嚇了一跳,因為轉世重新可跡可尋,只是將元神從一個肉身內轉換到另外一個肉身,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法理,就像是普通人換衣服一般,是將破衣服換成新的衣服,而這衣服原本就已經存在。而輪迴則虛無縹緲,聖人即無元神,又不修法術神通,他們就是普通人,死也也就是真的死了,他們想要輪迴那不像是換衣服一樣簡單,因為根本沒有衣服可換。因此細想之下週誠又覺得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一旦想到那老者,這種想法卻不禁又暗暗生出。那老者的情形實在是太怪,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之中竟然還隱藏著如此一位在世聖人,而且他還沒有任何名氣。要知道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卻是因為他們要立言、立功、立德,只有如此這般之後才可真的將自身的德行完備到融入天地宇宙的高度,才可以被後人敬為聖人。因此世間不可能出現一位無人知曉的聖人。而這老者卻恰恰正是如此。因此周誠不得不懷疑這老者的德行既然不是後天修養,那麼就是生而知之,生而有之。
實際除了元神高手的轉世之身以外,這世間哪裡會有有什麼生而知之的情況。因為人類剛剛生出來的時候連智慧都沒有,意識都不健全,與野獸無異,根本不可能天生擁大德。因此周誠越是細想,越是覺得這老者很有可能就是聖人轉世之身。只是周誠怎麼也不敢相信這種可能,因為這就像是讓一個普通人憑藉自身能力飛出太空一樣的不可能,是完全無法解釋現象。
雖然不敢相信,但周誠在內心深處隱約的感到可能自己猜測的就是事實,隨著這種猜測,他似乎感覺到一種全新的修行之路在自己面前出現。這全新的修行之路如今還極其不清晰,但周誠卻幾乎可以肯定元神將不會是修行的最終層次。與之相反,元神甚至可能只是修行的開始。而在元神之前的修行只不過是一個開啟門的行為,這門就是凝結元神,門的後面會有什麼卻籠罩在一片迷霧當中,讓周誠看不真切
。
第六十九章 悟道成真(下)
按說周誠突然明悟了這麼事情應該對他有極大的好處,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因為當他感覺到自己現在的修行只不過是一些小術,完全偏離了追尋大道的本意,他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修行,感覺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結了元神又能怎麼樣,雖然可以擁有長到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壽命,但終歸會有腐朽的一天,就算神通再大又能如何,當自己死後卻無法留下任何東西,要不了多久曾經能夠證明自己存在過的一切也都將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修行者萬萬不可懷疑自己的道,更不能否定自己的一切,一旦修士認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失去了意識,那麼他的修為將會瞬間崩潰瓦解。但修士又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道,若是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自身那又如何談得上超脫,又如何能夠認清自我。
其實修行的本身就是一種由無知到認知,再到懷疑,最後經過種種探索之後再次肯定的一個過程。只有先疑道,最後才能悟道,正所謂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原本固有的東西,才有可能接觸到全新、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