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衡。”
玩大陸勢力平衡是英國最拿手的伎倆,如果有比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倒臺,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更加危險的局面,那就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國家落入一個強大的勢力手中。英國面對歐洲大陸幾百年,英國政界人士最畏懼的就是一個統一的歐洲。一個統一的強大歐洲大陸國家絕對是英國不同戴天的死敵。這無關個人好惡,而是一種必然的事實。
所以英國與神羅鬥爭,與拿破崙鬥爭,與沙皇俄國鬥爭。任何一個有可能成為地區霸主的國家都是英國的敵。,哪怕不久前這股勢力還是英國的盟友,英國也會毫不猶豫的針對這個新興的強國進行打擊。例如當下的德國和美國。對這類國家,只存在英國有沒有能力打的問題,不存在英國打不打的考慮。
面對當下的遠東,英國的態度也是如此。他與日本達成軍事同盟,目的是限制俄國在中國的擴張。儘管在遠東壓制俄國,在歐洲,英國卻試圖拉攏俄國一起壓制德國。面對中國當下最強大的兩股政治與軍事力量,英國人也秉持這種態度,儘可能維持這兩股勢力的平衡。
參贊當然支援這種思路,但是他微微皺起了眉頭,“公使閣下,我一直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人民黨會不會在對外策略中已經考慮到了咱們的想法?”
“嗯?為什麼?”公使有些愕然。
參贊梳理著自己的思路,慢慢的說了下去,“現在看,當下的這種平衡局面,人民黨是做了極大的調整的。如果袁世凱沒有出現在的事情,我們一定會滿意於現在的中國格局。人民黨就可以繼續避免與我們大英帝國的衝突。與我們大英帝國發生衝突的話,人民黨註定不可能勝利。如果人民黨是一開始就在外交上有了這樣的準備”
這種想法公使也不是沒有,不過他只是偶爾這麼想過而已。陳克據說曾經在歐美留學,而且事實證明,陳克本人的確是一個相當出色的科學家。一個科學家擁有政治與軍事的組織能力,這本身就已經非常令人訝異。如果這麼一個人還擁有對世界各國政治關係的深刻了解,那隻能用可怕來形容了。各國的王儲們才會自幼接受這樣嚴格的培訓。而沒有一個王儲能夠展現出陳克這樣的能力。
且不說是不是會出現可怕的這種人物,即便是有,歐美的上層不可能對這麼一個人沒有印象。可是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情報機構的調查,中國,乃至亞洲的留學生中,絕對沒有陳克這麼一個人。直到被參贊如此明確的提出這個觀點,英國公使才不得不面對這種可能性。
過了一陣,公使才答道:“現在沒有時間去做這種假定,不管陳克是不是這種想法,我們都有必要嘗試著維持袁世凱政權。現階段先以給袁世凱提供貸款為主要手段吧。”
在英國公使分析中國形勢的同時,袁世凱也與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商討著眼下的對策。這次北洋譁變實在是讓袁世凱大為惱火。在惱火背後則是深深的恐慌。北洋軍是袁世凱唯一靠得住的力量,他萬萬想不到最先反起來的居然是北洋軍。
“聘卿,那些亂兵現在都抓住了麼?”袁世凱惡狠狠的向王士珍問道,因為憤怒,袁世凱那油胖的臉上倒也是佈滿了紅光。
陸軍大臣王士珍的神色中滿是疲憊,幾天來他根本沒有好好休息過。王士珍一面要負責讓北洋各部全部待在軍營裡面,以防止騷亂的擴大。另一方面,他還要調動北洋手中的可靠部隊,以及發生兵變所在地的可靠部隊前往鎮壓兵變,搜尋在當地流竄的譁變士兵。千頭萬緒的工作都壓在王士珍肩頭,即便有段祺瑞相助,也沒能讓王士珍輕鬆多少。因為這次譁變的原因很簡單,北洋軍的軍餉開不出來了。
北洋軍自打建立以來,特別是在前清時代,從未在軍餉上出過什麼問題。袁世凱自己就說過,“我治軍的辦法就是,一手拿錢,一手拿刀。”這的確是實話。
可是面對人民黨的壓力,袁世凱首先就遇到兵力不足的問題。人民黨在1911年就擁有40萬軍隊,到了1912年,已經有了整整60萬部隊。傳統的北洋六鎮根本無力對抗。不得以,袁世凱被迫拾起了前清時候就定下的軍事計劃,要建立36鎮,總兵力達到60萬的北洋軍。到現在也不過剛建成了18鎮,新建的12鎮全部是新部隊。
原本北洋財政就有極大問題,新的12鎮部隊更需要海量的投入,那就只能暫時“降低一點”原先北洋軍的待遇。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早就被高薪喂成習慣的老北洋軍哪裡能接受這等待遇,軍心大為浮動。甚至有傳言說,北洋軍要大裁軍,很多部隊要裁剪掉。降低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