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為懷,道長卻心冷若此。你說,這世上還有什麼公道?什麼天理?什麼善惡到頭終有報,不過是愚弄百姓而已!!!”
聽了這話,本來已經走到門口的蘇道士不得不停住腳步,有些無奈得轉身說:“人鬼兩道,生死異路,本就不該相擾。死並非生命歷程的終結,而是生命歷程以另一種方式的重新開始。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在現世受盡磨難的死者安心離去呢?因為你的愛戀而將死者生生束縛在人間,或者教會你道法讓你去驚擾亡靈,這些不過能夠告慰你自己而已,難道真的是對鬼魂好嗎?你又哪裡知道鬼魂的想法呢?也許他已經深深的厭倦了人世,根本不想要歸來。”
跪在地上的朱天賜依舊把臉深深埋在雙膝之間,四郎看不見他的表情。
雖然道士說的沒錯,可是這樣的指責對於還活在世上的生者也是很不公平的吧?朱天賜也許並不是要驚擾亡靈或者打擾他的輪迴,大約只是捨不得而已。畢竟,即使還有輪迴,那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了。
道士看了看地上的朱天賜,嘆了一句:“痴兒。你既然愛重他,何不為他做一個度亡醮?讓亡者轉入另一世界的道路更為順暢無阻?這樣才是真的為他好。”
度亡醮的目的是超度死者。這種宗教儀式極為複雜,一般會持續三天兩夜,其中包括送亡靈上路的物資準備和人情打點。比如,道士會透過“化籠”儀式給死者準備一筆豐厚的錢財;透過“繳納受生”儀式清償當初投生時所欠閻王的債務;之後還有“十王過堂”與“破獄”,這兩樣儀式是為了幫助亡者擺脫往生路上的牢獄之災;然後道士還要幫忙打點陰司的官員,解決死者到另一世界的入籍問題,以便與陰間的黑戶口孤魂野鬼區別開來。
若主持這套程式的道士是真有本事的高人,而非欺世盜名之輩,那麼的確能夠幫助死者在冥府少受許多苦難,也算是生者能夠為亡靈做的最後一點事情了。
聽完道士的話,朱天賜似乎有所觸動,他抬起頭問道:“那麼,所謂的地獄和輪迴都是真的嗎?”似乎又想到了什麼,停頓片刻,朱天賜接著問了句:“道長,你也知道我孃的事。你說,既然真有六道輪迴,那麼所謂的因果報應是不是也是真實存在的?”
這一回,蘇道士並沒有立即回答,他沉吟半晌,掉頭進了房間。
四郎左右看看,見蘇道士沒有其他反應,就過去把跪在地上的朱天賜扶起來。示意他跟著進屋。
蘇道士跪坐在蒲團上,他面前的矮几上燃著一盞油燈。看到朱天賜跟著四郎進了屋子,他也沒有多說什麼。
四郎過去關好房門,又遞給朱天賜一塊白麻布。
“謝謝。”朱天賜接過麻布拭乾身上的水漬,跪坐在道士對面的蒲團上。
道士這才開口說道:“所謂因果是佛教的說法,世俗世界的一切萬法,都是依於善惡二業而顯現出來的,依業而生,依業流轉。所以,眾生行善則得善報,行惡則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果報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招致新的果報,故使凡未解脫的一切眾生,都會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惡鬼道、地獄道中迴圈往復,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輪迴。”
朱天賜聽得此言,不知想到了什麼,有些恍惚的問:“道長,自我幼童時開始,便親眼目睹親耳聽聞世間許多不公之事。但這些不公之事的結果卻往往都是行善的人痛苦死去,為惡的人逍遙一生。所以,到如今我已經不敢再相信什麼因果報應了。我希望出家做道士,雖然有私心,但也的確是因為心中充滿了惶惑和不解,希望能夠求得自己的道。”
“果報也許不能在凡人短暫的生命中顯現出來。但是,既然眾生永遠都會在六道中迴圈往復,今生的果報,總會在來世償還。”蘇道士雖然是道門中人,但是他的師傅是一個奇人。他們這一派講究的是“守其教而勿泥”,就是說雖然法從三清,但並不拘泥,那位師傅大人年輕時本來就是精通儒道釋三家經典的才子,後來的人生經歷更是跌宕起伏,就算出家做了道士,也做得出類拔萃,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究群經之秘篆,將遊心於太始”的宗師境界。
正是在這位師傅的教導下,蘇夔才沒有變成一個見妖怪就砍,見異端就滅的牛鼻子老道。對於佛教和儒家的一些經典,蘇夔也在師傅的教導下潛心鑽研過,雖然說不上了如指掌,起碼並不像某些道士一樣盲目排斥。
“輪迴?來世?那是怎樣虛幻的未來啊。報應來的太晚的話,對於生者和死者又有什麼意義?”朱天賜聽完這一席話,並沒有頓悟,反而更加疑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