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後,李利正式將他們三人派到周瑜帳下聽用,其中呂蒙和鄧賢二人拜將封侯,雖然是雜號將軍,且沒有食邑的爵位,卻秩比九卿。除他二人之外,吳蘭晉升中郎將,隸屬周瑜帳下部將。
而嚴顏則頗為突出,深得李利賞識,不僅晉升將軍,還兼領巴郡太守,擔任周瑜的副將,堪稱功成名就。
不僅如此,嚴顏還是益州將領中第一位被委以重任的“降將”,讓眾多將領驚羨不已,暗地裡感嘆“嚴顏終得明主矣!”
鮮為人知的是,嚴顏此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卻是拜張飛所賜。準確地說,正是張飛當初與他廝殺二十多個回合,無形中助他一臂之力,令其進入李利的視線,由此得到李利賞識,對其委以重任。
因此,嚴顏能有今日之地位,多虧張飛成全。若是沒有猛張飛手下留情,將他擊敗之後並未狠下殺手,只怕他此刻早已身死多時了。
可是誰又知道,嚴顏對此並不領情,反而忿忿不平,鬱悶了半個月,羞憤欲絕。若不是劉璋及時出面勸說,早在十天前他便於府邸之中自戕了。
說起江州之戰,嚴顏確實是很無辜,很悲催。
當初劉璋決定組建東州兵之時,黃權曾舉薦嚴顏出任東州兵主將。由他前去招募新軍。卻不料張松獻策組建新軍本就是別有用心,因此他斷然不會坐視招募新軍的差事落到嚴顏頭上。於是便主動請纓,與吳懿前去招募新兵組建東州兵。此舉。在當時並未引起劉璋和益州眾僚的警覺,是以劉璋欣然應允,准予張松所請,遂將嚴顏派到巴郡,妄圖擾亂趙韙的根基之地江州,給予其致命一擊。
可是巴郡是趙韙叛軍的大後方,嚴顏想要潛入巴郡並接掌巴郡兵馬談何容易,無異於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然而劉璋一聲令下,嚴顏即使知道任務艱鉅。卻也不敢抗命,只能硬著頭皮帶著所部千餘部曲前往東川。
沿途之上。嚴顏帶著千餘部曲躲躲藏藏,儘量避開叛軍的眼線,不與之正面對抗,經常晝伏夜行,迂迴前行。如此以來,行軍速度極其緩慢,每日最多行進二三十里,甚至連續好多天都不得寸進。藏匿不出。因此,耽誤了很多時間,以致嚴顏帶著一千餘人趕到巴郡郡治江州城下之際,周瑜大軍早已將江州城圍得水洩不通。並且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帶領的這支“援軍”。
最抓瞎的是,嚴顏並不知道西涼軍已在江州城下,於是稀裡糊塗地一頭撞進西涼軍懷裡。當即被西涼軍包圍了。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持續了不到一刻鐘,嚴顏帳下一千餘部曲盡數陣亡。只剩下他一個“光桿兒”。正當嚴顏準備血戰到底,為劉璋盡忠之際。卻遇到生平僅見的強悍對手“張屠夫”(張飛)。僅僅二十六個回合,他便敗下陣來,戰刀被張飛的丈八蛇矛挑飛了,還被震落馬下。
那一刻,嚴顏身遭重創,手無寸鐵,又被西涼軍團團圍在中間,逃生無望,是以他心如死灰,已然抱定必死的決心。孰料,張飛卻並未殺他,反將他生擒,隨即押到李暹面前,還替他說情,於是才保住了這條性命。
這番遭遇,被嚴顏視為奇恥大辱,他寧肯戰死沙場,也不願戰敗被俘,淪為階下之囚。因此他當時對張飛非但不領情,反而恨之入骨;為此他曾當眾辱罵張飛和李暹,試圖激怒此二人,繼而落個痛快,省得受辱。
可他並不知道,早在李暹率軍攻入巴郡之時,周瑜就有交代,提起李利曾提到一人,忠義勇武,可堪大用,而這個人恰恰就是他嚴顏。正因為這樣,嚴顏才能保住性命,以至於他處心積慮地激怒李暹和張飛,卻仍然無濟於事。
此後局勢突變,劉璋不戰而降,將益州拱手讓於李利,以致益州文武頃刻之間全都成了降將降臣,嚴顏亦不例外。
而李利處置益州降將和文臣的方式頗為特殊,他沒有逐一說服益州文武歸降於他,而是直接將其擱置在一旁,半個多月裡始終不聞不問。等到益州局勢趨於穩定之後,但凡能被他看上眼的文臣,無須勸說便直接任命官職,餘下之人自動解除一切職務。這是益州文官的處理方式,簡單而粗暴,卻行之有效,效率極高。
相對於文官,李利對武將的任用則顯得十分慎重。六成左右的益州將領被編入李暹帳下的益州郡府兵,全部降級使用;兩成左右的將領被解除職務,貶為庶人;餘下兩成將領才是重中之重,亦是能夠進入李利法眼的可用之將。
針對於這些尚可一用的將領,李利自己根本不出面,一律讓劉璋出面勸說他們歸順;其中典型代表便是張任、嚴顏、雷銅和鄧賢等人。至此,許多人方才恍然明白過來,原來李利一直將劉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