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實際上,汽油成其為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早在1943年,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就寫過一篇題為“我們即將無油!”的文章。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發現沒有重複。隨著消費的不斷增長,美國不可避免地將成為純輸入國。這種情況來的比大多數人所預料的要早——1948年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石油的進口超過了出口。自從首批移民抵達詹姆斯敦開始,美國就不曾對能源有過依賴性,而如今要開始了。

不過,這種轉變除了標誌著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外,並沒有立即引起過多的注意。得克薩斯鐵路委員會維持價格穩定,用的是使實際產量遠低於最高產量法。這種做法的一項副產品,就是在危機發生時可以使生產能力猛增。正是這種剩餘生產能力,使得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有了勝利的餘地。1948年至20世紀60年代末,產量繼續保持在日產幾百萬桶的水平。但是消費量增長得比預料的更多。由於歐洲和日本都已復興,其它國家也開始工業化,所以消費量增長的不止是美國,全世界的消費量都增長了。1960至1972年間,自由世界的石油消費量從每天1900萬桶攀升到了每天4400萬桶以上。1970年,當美國的產量上升到了最高峰,達到每天1130萬桶時,剩餘生產能力下降到了每天100萬桶,從此便一路下跌。1971年,鐵路委員會批准全力生產。可是,進口量仍在迅速上升,從1967年的1天200萬桶多一點,升到了1973年的600萬桶,佔美國消費量的35%以上。1968年,國務院通知在巴黎的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後萬一發生危機,美國將無法提供剩餘生產能力。世界和美國這時已十分依賴中東的產量,而且這種依賴有增無減,而中東則是世界上最不保險的地區之一。

儘管在古時候已有所知,但直到1900年,石油才成為中東商業興趣的焦點。當時,一貧如洗的波斯國王想穩住他一貫朝不保夕的財政狀況,便找到一位退休的英國外交官,探討有無可能出售在波斯勘探石油的特許權問題。英國企業家威廉·K·達西在澳大利亞從事金礦開採業發了財,還做過多次投機生意,他買下了這一特許權,並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於1908年5月26日上午打出了第一口自噴井。1909年,威廉·達西的公司作為英波公司掛牌了,後來的美國企業家稱之為“首次公開亮相”。在後來的五年裡,由於英國與德國的競爭日趨激烈,英國政府在年輕的溫斯頓·丘吉爾的強烈敦促下,把寶重重地壓在了燃油的海軍船隻上,以代替燒煤的船隻。國王陛下的政府繼後於1914年6月購買了英波公司51%的股份,後來證明這是明智之舉。在那年8月開始的戰爭中,英波石油公司生產的石油佔國王陛下艦隊所耗油料的20%。

中東大油田的發現與開發過程,是一個有趣而複雜的故事,只是說來話長,無法一一細談,只好長話短說:達西在波斯發現了石油之後,競爭就開始了。中東各地一貧如洗的酋長,頃刻之間全成了西方尋求鑽探特許權的企業家們所鍾愛的物件。英國人依仗自己帝國的勢力範圍,得到了其中大部,地點在後來成了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方。但是,他們不知怎麼都弄得自己認為阿拉伯半島沒石油。所以,當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孚石油公司去拜訪伊本·沙特國王,要求獲得在沙烏地阿拉伯鑽探的特許權時,有個英國外交官就勸這位不願讓外國人在他的王國內到處戳窟窿的國王,讓他乾脆把錢收下,因為那裡本來就沒油,這樣他既可以拿到錢,那些外國人也過不了多久就得走了。然而,1938年3月,達曼7號井噴出了石油,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當時建議美國往這個王國派駐外交代表,美國政府認為沒有必要。儘管如此,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是一家美國公司發現的,這一點後來證明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中東,特別是阿拉伯半島有石油一事已人人皆知。在戰爭進行過程中,起初認為那項建議並不重要的美國,卻用租借資金支援了沙特油田的維護。不過,中東的石油產量在戰爭期間還只是具有微不足道的意義。

當20世紀40年代成為過去,50年代開始之後,這種狀況迅即發生了變化。1946年,歐洲3/4的石油來自美洲。1951年,一半以上就來自中東了。向中東產品的轉變,殖民主義的結束,該地區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以色列國的建立,加在一起生成了一個複雜的局面,其主題有兩個:一個是產油國政府爭奪石油控制權的鬥爭(註定要成功)持續不斷,定價時拋開大石油公司另搞一套;另一個是抹去(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