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小說:晚清七十年 作者:童舟

理權,但是吳健彰哪裡能從虎口取肉呢?——當時中國朝野都盛傳吳道臺的脫險是美國公使要出去的,不過,馬歇爾未曾為此居功。

張學良將軍告訴我說:「縱是日本人之中也有好人的。」正是這話。辦外交是藝術,哪可一竿打翻一條船!

聖瑪利亞與送子觀音

小刀會後來在上海的全軍覆沒,是法國出兵助清的結果。其實小刀會的實力太小了,只要洋人不「養寇自用」,它就必然被消滅無疑。劉麗川在上海鬧了一年多之後,洋人所要渾水摸魚的大小魚也都摸完了。劉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再者,在太平軍初入長江時,局勢混亂,滬上進出口貿易大跌。可是經過一年多的演變,上海外貿回升,前篇曾略事鉤沉。這一回升趨勢竟遠較戰前為佳;至一八五六年「天京事變」前夕而登峰造極。生意好,大家發財,小刀會仍然佔住上海,不時與圍攻的清軍對轟,對大家都不方便。既然清軍無法消滅,則小刀會放下小刀也就是大家之福了。

事實上,小刀會初起時,清方便要求列強助清滅匪,無人反應。可是至一八五四年中,法國使領就願意出馬,幫助清軍來攻擊小刀會了。

法國何愛於清而要消滅小刀會呢?其主要原因則來自宗教。在法國眼光裡,洪、楊之徒只是一群仇視「天主教」的「基督徒」(新教)。太平軍也確因無知,在其反偶像鬥爭裡,每把天主堂內的聖母聖嬰,當成送子觀音而打得粉碎。劉麗川自始便號稱為洪、楊一夥,佔據上海縣城又正與法租界接壤,法國神父與使領便認為這個大異端正鼾睡於臥榻之側了。

上海,尤其是近郊的徐家彙,在法國人看來,原是耶穌會士的神聖教區,因為它是明末天主教先驅徐光啟的老家(孫中山和蔣中正二公的丈母孃倪老夫人便是徐家的後裔。他們倪家也是近代中國裡最老的耶穌教家庭之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呢?既經中國敦請,他們就乘勢而來了。

還有一點,可能也是新到的法軍要藉機耀武示威。上海本有英法兩國租界。小刀會亂起,所有的風光都被英國人搶盡了。法國多少也得來一下,這也是帝國主義少不了的心態吧!

五年之後,那個「東方凡爾賽宮」的圓明園之焚燬,也是英法「聯軍」共同放火的嘛!

*原載於臺北《傳記文學》第六十三卷第五期

【叄】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一、「甲午戰爭」百年祭

爆發於一八九四年(清光緒二十年 ?甲午)陽曆七月的「甲午戰爭」,距今已整整一百年了。這個一百年(一八九四~一九九四)實在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痛的一百年。其間我們這個自稱為「人類」的「群居動物」竟然以他的所謂「聰明才智」所發明出來的殺人武器,打了前所未有的兩次「世界大戰」!——在此以前,人類的戰爭全是「區域戰爭」,沒有把全體人類都捲入戰火也。

在這兩次世界大戰的前後,慘痛中的最慘痛者,可能就是我們這苦命的中華民族了。我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受的苦難之外,還要加上三次武裝流血大革命——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北伐(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和共產黨席捲大陸的農民革命(一九四九),以及數不盡的內戰和外戰。根據國共兩黨的史家,和許多官私檔案的統計,為內戰和外戰,百年之中我們總共打了數逾千次大仗小仗。

在上述的千百次戰役之中,最令人迷惑不解,也最令人感嘆的莫過於本文所要闡述的「甲午戰爭」和我們老前輩華裔都親眼目睹的,二次大戰後的國共決戰了。這兩大戰役皆最具關鍵性。它們的勝敗都改寫了歷史。在這兩大戰役之中,也都是該敗者戰勝,而該勝者戰敗。勝敗本兵家常事。但是該勝者戰敗之時,竟敗得那樣慘,敗得「一敗塗地」,敗得「全軍盡墨」,那就匪夷所思了。

更奇怪的還是這兩次戰爭,雖然一個是外戰,一個是內戰,但是它們勝敗的方式,卻有高度的雷同。大致說來,敗的一方難免都大而無當,顢頇鬆散,貪汙腐化,派系傾軋,幸災樂禍。結果天倒大家滅,悔之已晚。

而勝的一方則短小精悍,紀律嚴明,上下一心,如臂使指。處心積慮、不眠不休,非把對方吃掉,決不罷手。終於戰勝強敵,一步登天。可是以後也就志得意滿,趾高氣揚,一發難收。最後飲鴆止渴,也沒落個好下場!

就說我們所親眼自見的國共之戰吧!二次大戰後的南京國府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上最富裕的一箇中央政府。庫存黃金白銀美鈔的價值,史所未有也。加以美式配備的四百萬大軍;飛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