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移居鴨綠江,復還香巖,具有異跡。”敘其始末頗詳。而先生似未寓目,故其題《雪庵碑》詩初稿,頗以唐太宗遣使賜碑之傳說,為可信。迨後,拓得“皇慶”二字,始知其妄而易之。蓋張公遊山時,碑所*缺,才七八字;至先生時,則僅餘數字,故考訂有難易之殊也。先生生八子,次名志騏,曾與錦州金科豫同肆業大林書院。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鮮柳氏(得恭)撰《灤陽錄》,曾略言之同遊詩錄所載之。寧翰、寧鰲則其三、四兩子也。寧翰,字西園,並見紀於《常理齋殉節錄》,往聞帥君心之述,帥氏之世系甚悉,故備知八子之名,茲可以互證矣。餘於《遊雷池詩》以外,又搜得文九篇、詩三首,因厘為上下兩卷,以《遊雷池詩》為上卷,餘為下卷,命名曰《承瀛集》,並我所知,疏考如右。嗚呼,先生之詩,世不多見,今經冥搜苦索,而所得者僅此,設不為之刊佈流傳。即所得之??者,亦將隨刀兵水火以俱盡,是誠後生小子之責而不容稍緩者也。世尚傳鈔先生《試帖詩》若干首,餘以其非傳世行遠之作,且不足重先生,故置而不錄,讀者諒焉。同邑後學金毓黻謹識。
其二,金毓黻《承瀛集附錄》原文四則,筆者著《帥承瀛全傳》時又搜得帥氏相關文字四則,凡八則。此處,以先楊後金為序,一併錄之。
之一:紀昀著《四庫全書總目?卷首》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奉旨開列辦理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翰林院編修,今任陝西道監察御史臣帥承瀛。
之二:《皇清書史?家言隨箋》:
帥承瀛,字士登,一字君武,號仙舟,一作曉舟,尋陽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浙江巡撫、太史,書《雷池記》二冊,可稱二寶。
之三:《尋陽縣誌》:
帥上敬:雍正己酉舉人,癸丑進士。
帥承瀛:敬之從子,乾隆乙酉舉人,辛卯進士。
帥光年:字冠美。父天錄,有善人之稱。雍正間,年由附生補禮部官學教習。乾隆二十年授深州學政,訓士有法。州守鄒雲成,因公外出,煩年代理。適有逃兇命案,謂幕友曰“若知太守外出,必徘徊未即逃,急捕可得,緩則遠揚。”如言,差捕果鞫之,遂俱服。鄒在保陽聞之,急歸則已定。驚歎曰:“如此才,而為學博,屈君久矣。”平日留心書畫。子承瀛克紹前業焉。
帥上文:字鸞佩,敬之弟,雍正癸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清慎明決,遇有疑案,司寇必以委之,其訊鞫不以刑,術善,為開導,囚自服輸,凡所平反,皆莫能移易。前後駁案得議敘記錄八十餘次,為一時所無。乾隆十五年二月,任甘州府陛,見純廟勖之曰:“甘州要地,為一方之屏障,其勉之行,當擢道員也。”至甘州,見邊地瘠苦,以養民為務,興利除弊,案無留牘。時歷州境,問民疾苦,稱之曰“活佛”。調涼州,百姓送者絡繹數十里。會西藩蠢動,撫得鄂公稔知其能,檄議事,甫所,卒於逆旅。
帥上鈺:字景文,號穆齋,世居城內雙井街。乾隆癸酉拔貢,考取覺羅學教習,期滿以知縣用,撥發安徽署合肥縣,尋署安慶通判。二十五年,題署建德縣,事一年結積案甚多。有監生等,已葬數冢于山麓,山主屢控不休,案累三十年,經十餘任未結。上鈺查其譜系,核其所葬年月,知其為偽,藉以圖賴山場。立命發冢,惟亂石而已,乃折服。平日亦多善政,民為之立生祠。
帥承瀛:深州學政上敬之子,字士登,號仙舟,少承家訓,性行純靜,篤於孝友。乾隆進士二甲一名,授編修,歷官御史、內閣侍讀,充四庫全書處及三通館纂修。嘉慶元年,預千叟宴,蒙御賜詩並《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杖等。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大林書院。六年,卒。工詩文,善書法,宗羲、獻。其父亦工書畫,官深州,時遇同官慶賀,輒作畫命之書韻語以贈,得者寶之。至今中日人獲其墨跡,更加拱璧焉。
之四:《黃州通志?選舉》: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黃軒榜:帥承瀛:二甲一名,黃州府尋陽州人,上敬從子。館選考:字士登,授編修,歷官大理寺少卿、陝西道監察御史、通政司副使、浙江巡撫。按:承瀛癸酉拔貢,乙酉舉人,乾隆三十二年官平谷縣教諭,至中式始開缺。
之五:《尋陽縣誌》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陳?榜:上鈺,三甲八十六名進士,黃州府尋陽州人,光陽子。按:雍正巳酉科順天府鄉試,硃卷,中式第一百七十五名舉人。
之六:《清秘述聞》: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