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加高培厚江堤和分洪工程等治標工作;有了三峽大壩,也還要修堤防汛。下午,周恩來到沙市同荊江地委負責人座談治理荊江和加固荊江大堤問題。在沙市逗留約1小時後,復乘江峽輪西上。
3月1日上午,周恩來率隊考察了薩凡奇提出的南津關壩址。他踏著青石板路,攀上南津關制高點,觀看了三遊洞和地質工作者打的斜鑽孔,瞭解了溶洞情況。下午,周恩來率隊考察了三鬥坪壩址。他在中堡島一個土臺上攤開設計圖紙,聽取李鎮南總工程師彙報三峽樞紐佈置及施工方案,實地對照研究了工程設計方案。在瞭解地質勘測工作,觀看地質鑽探巖蕊時,周恩來還取了一截花崗岩蕊準備帶到北京。
3月2日上午,周恩來在船上主持開會,蘇聯專家組長德米特利也夫斯基彙報了三峽水利樞紐建設的技術、造價、工程期限問題;對南津關和三鬥坪兩個壩址的優劣作了客觀的分析、比較;認為建設三峽大壩的綜合效益是肯定的,技術上是有把握的。下午,周恩來和大家一起遊覽了巫峽。
3月3日,周恩來在船上主持討論,要求大家敞開思想,各抒己見。不僅觀點對立的林一山和李銳暢談了各自的主張,而且王任重、張勁夫、閻紅彥、劉西堯、李葆華、劉瀾波、錢正英、李鎮南以及蘇聯專家也都發表了意見。討論會結束時已是深夜。
3月5日,周恩來60歲生日是在獅子灘水電站度過的。獅子灘水電站是“一五”計劃期間建成投產的,當時被譽為“新中國水電建設中先開的第一朵鮮花”。為了驗證獅子灘水電站的工程質量,周恩來沒用任何防護用品,檢視了設定在50多米高的堆石壩底部長一公里多的廊道。從廊道出來,他檢視了水輪發電機組,向有關人員詢問了發電機執行情況與發電量。辭別之前,他為獅子灘水電站題詞:“為綜合利用四川水力資源樹立榜樣,為全面發展四川經濟開闢道路。”
3月6日上午,周恩來在重慶主持討論《總結紀要》(即為中央檔案寫的草稿)。下午,他為三峽現場會作了總結講話。他一方面肯定有關方面在三峽工程研究上有成績,一方面指出“爭論也是必要的”。“不爭論哪會有這樣多的材料回答各個方面提出的問題?”“在今後工作中,還允許有反對的意見,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三峽是千年大計,對問題只發展一面,很容易走到片面,為三峽搞得更好,還是可以爭論的。”對於以三峽為主體的長江流域規劃,周恩來提出了“統一規劃,全面發展,適當分工,分期進行”的十六字原則;指出要解決好遠景與近期、幹流與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工程以及水火電等“相濟”關係;強調在三峽工程未興建之前,防洪要加緊進行,要防止等待三峽工程和以為有了三峽工程就萬事大吉的思想。這次講話集中了各方面積極有益的意見,既肯定了修建三峽工程的必要性,又指出了要防止片面看待三峽工程的錯誤,是三峽工程決策中的一份重要文獻。
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工作會議。23日,周恩來在大組會上作了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報告。此前,周恩來還向毛澤東作了口頭彙報。會議討論並同意周恩來的報告。形成了《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的檔案,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予以批准。檔案指出:“從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面考慮,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
周恩來負責長江流域規劃,贊成把三峽工程作為長江流域規劃的主體工程,但反對三峽工程在經濟、技術等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恰當的情況下草率上馬。周恩來建議先搞丹江口工程。1958年8月31日,周恩來主持的北戴河長江會議同意丹江口水利樞紐上馬。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動工興建。這個決策既避免了“二五”計劃期間貿然上三峽工程的風險,又為三峽工程建設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
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
…
1969年,丹江口水利樞紐攔洪並開始發電後,長江流域繼續興建大型水電站面臨著三個選擇:開發長江支流清江隔河巖,裝機容量60萬至100萬千瓦;開發三峽下游的航運梯級葛洲壩,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以上;開發三峽,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1969年6月,毛澤東到武漢,張體學提出要開始修三峽大壩,毛澤東潑了“冷水”。10月,毛澤東在武漢,曾思玉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