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2月底,李葆華同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一道去武漢,然後又親往荊江分洪地區視察,調查掌握具體情況。李葆華去武漢後,周恩來不斷與李進行電話聯絡。在李葆華彙報情況的基礎上,周恩來對原來起草的《政務院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初稿進行了部分修改。另一方面加緊進行物資、人力的準備工作。3月7日,周恩來在給鄧子恢的電報中說:“搶修南岸蓄洪區堤及兩個閘所需器材,除中南可自行解決者外,尚缺何項物資須由中央調撥,望即作出詳細計劃,徑電中財委請撥。如人力及其他尚有困難,亦請電告。”

3月29日,周恩來寫信給毛澤東並劉少奇、朱德、陳雲:“送上一九五二年水利工作決定及荊江分洪工程的規定兩個檔案,請審閱批准,以便公佈。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經李葆華與顧問布可夫去武漢開會後,又親往沙市分洪地區視察,他們均認為分洪工程如成,對湖南濱湖地區毫無危險,且可減少水害。工程本身關鍵在兩個閘(節制閘與進洪閘),據布可夫設計,六月中可以完成。中南決定努力保證完成。我經過與李葆華電話商酌並轉商得鄧子恢同志同意,同時又與傅作義面商,決定分洪工程規定修改如現稿。這樣可以完全解除湖南方面的顧慮,因工程不完成決不分洪,完成後是否分洪,還要看洪水情況並須得政務院批准。至北岸分洪的根治辦法及程頌雲(程潛)所提意見,當繼續研究。”《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07頁。這封信字裡行間充滿了周恩來對荊江分洪工程的積極、慎重、認真、負責的精神。他在籌劃過程中所付出的大量心血,也可從中略知一二。

3月31日,公佈了《政務院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面開工。5月24日,水利部長傅作義代表中央到荊江分洪工程工地慰問,授予繡有毛澤東、周恩來親筆題詞的兩面錦旗,毛澤東的題詞是:“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恩來的題詞是:“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毛、周題詞表達了區域性利益服從整體利益與江湖兩利、南北兩利的整體觀。這不僅對指導興修荊江分洪工程,而且對指導新中國的水利建設以至整個經濟建設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興修荊江分洪工程(2)

荊江分洪第一期工程於1952年6月20日完工,接著,又進行了第二期工程。

荊江分洪工程是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1954年長江大水,先後三次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分洩了1萬流量,使沙市水位下降近1米,保住了荊江大堤,減緩了武漢洪水的上漲速度。1955年3月,毛澤東題詞祝賀:“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這一題詞,包含著對荊江分洪工程蓄納超額洪水作用的肯定,也寄託著對將來長江治本工程的期望。

察勘三峽壩址

1954年長江大水,透過運用荊江分洪工程減緩了災情,但仍有耕地4755萬畝受淹,受災人口達1880萬人,死亡33000多人,京廣鐵路不能正常執行達百日之久。周恩來說:“講起一九五四年長江洪水,大家總有點談虎色變,總是希望快一點進行長江的根治。”另一方面,周恩來號召:“為充分利用五億四千萬瓩的水力資源和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遠大目標而奮鬥。”周恩來把三峽工程看成長江防洪與水電建設的重點工程。“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毛澤東則以詩的形式肯定了治理、開發長江的戰略重點在三峽。

195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為研究治理長江規劃、察勘與選擇三峽工程壩址,周恩來偕同李富春、李先念帶領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省的負責人以及中蘇專家、工程技術人員100餘人,從武漢溯江而上,進行實地考察。這是一次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的實地考察。

2月26日,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等從北京坐火車到達漢口大智門車站。晚上,他們登上江峽號客輪,開始西上。

2月27日,周恩來在船上主持討論了漢江流域規劃和丹江口工程。

2月28日上午,周恩來冒著鵝毛大雪,視察荊江大堤,在堤上認真聽取了林一山等關於“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現場介紹。他贊成林一山等人的看法:只有修建三峽大壩,迎頭攔蓄調節汛期上游來的洪水(佔中遊洪水來量的70%),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洪水可能產生的大災難。他又指出,在三峽大壩沒有修建之前,必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