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瘟疫中先後病故,同時死去的還有陳邁的大妹,活下來的只有陳邁與陳超兄弟二人了。
陳邁當了家,娶了自小定親的妻子,夫婦倆對幼弟極為友愛,供養陳超唸書,幫陳超定親,長兄為父,卻也當得。陳邁為人豪邁,重義輕財,在鄉里頗有俠名,無論是親朋故舊還是耕種陳家的僱農,遇到困難都會得到陳邁的幫助,陳家留下的家財在他手裡倒散了個七七八八。直到感到經濟日漸窘迫,妻子生了女兒,弟弟又面臨成家,陳邁才開始謀劃生計,與朋友做起了油坊生意,經常往返於棗莊。家業慢慢又振興起來。
陳超受兄長的影響,對雜學頗為喜愛,還自撰了一本《燈影錄》,模仿《閱微草堂筆記》的文風,記載了許多道聽途說的故事。陳邁年齡漸長,對世情便有了新的認識,認為經商或可致富家族,決不能振興家族。因為在官本位的中國,只有官宦人家才真正受到尊重,而做生意如果沒有官府的支援終究不過是小打小鬧,所以他將中興陳家的希望寄託於弟弟,勸陳超不要分心旁騖,還是要苦讀聖賢書,走科舉的正路。陳超素來對兄長敬畏,所以收起心很是苦讀了幾年,直到陳超在十九歲上鄉試一舉中舉,陳邁喜悅非常,大宴賓朋,陳家崖周遭十里八鄉有頭面的人物都被他請至莊內痛飲了一場,也是為弟弟造勢。沂州在山東算是貧瘠之地,文風比不得他處,出一個舉人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連費縣縣令也親至莊上祝賀陳超的中舉,並祝其連戰連捷,來年京師再傳喜訊。一時間陳家崖陳氏兄弟的名聲傳遍沂州。
陳超正準備辦喜事,晴空霹靂,對其恩重如山的兄長竟然在一次外出經商從沂州返回家鄉時被響馬所害,年僅三十二歲,只留下一個八歲的孤女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