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聽到一個訊息,山東兵與北洋軍在直隸山東交界嚴重對峙,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終於進入軍機處的袁世凱倒是支援老朋友去山東,還以外務部的名義給山東巡撫衙門去了電報,要他們妥為接待他。
莫里循被袁世凱的情報吸引了。萬一北洋軍與山東軍交火,那可是大事件。莫里循不願意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捨棄了水路的舒適,堅持走陸路去山東。
他過了正定,沿途遇見了北撤的北洋正規軍,讓袁世凱派來護送他入魯的軍官一打聽,竟然是將衡水駐防的第六鎮部隊北撤了,遇到的是其中一個步標。莫里循鬆了口氣,看來仗是打不起來了。他沒有去採訪這個步標的長官,莫里循對山東方面的興趣更濃一些。
莫里循是在6月6日進了德州城,他在據德州城約二十里的一處地域觀察明顯是軍隊構築的防禦工事時被一隊士兵“抓獲”,在通報了他的身份後,他被帶至葉延冰的指揮所,見到了這個剛知道姓名的指揮官。
德州城不大,但很乾淨,街市上並沒有想象的成隊出沒的軍人,百姓們照常生活,北門一帶的商貿市場照常營業就是證明。當然,城門口有山東軍計程車兵把守,莫里循特別注意了士兵的裝備服飾,發現山東軍的軍服與北洋軍的顏色式樣根本不一樣,在莫里循眼裡,這就是兩支完全不同的軍隊。混亂的清國,連自己軍隊的服飾都難以統一,簡直是不可想象。
“葉將軍,”莫里循覺著,稱呼將軍總沒有錯,眼前這位年輕的軍官用清國人的眼光(莫里循自認已經完全掌握了清國人的審美觀)看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完全可以到戲院去扮演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而不需化妝。
“葉將軍,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路過德州,想採訪您幾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只要不涉及軍事秘密。對了,你不要叫我將軍,我不是將軍,只是山東巡防營的一名普通軍官。”葉延冰微笑道。
莫里循想問的正是軍事問題,沒想到這位年輕英俊的軍官一開口就堵了回來。不過,作為老牌記者,自然不會就此罷休,“葉將軍,我問的問題和軍事機密無關。最近京師傳言,山東軍與北洋軍在德州一帶相互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這是真的嗎?”
“這就是軍事問題。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是謠言。”葉延冰回答。
“但是在城北。我見到了貴軍在構築工事”
“演習。明白嗎?這是我軍例行的演習。”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演習?要知道,這可能給衡水方面的部隊帶來誤會。”
“這就不是你管的事情了。你問的太多了。”葉延冰板著臉說。“我看了外務部給你開具的證明,你可以去濟南或者山東其他地方採訪。但德州一帶是演習區域,為了不發生誤會,請你立即離開德州。”
“啊,這太遺憾了。我要抗議您對大英帝國不友好的態度”
“你去向山東巡撫衙門抗議吧。帶他們走。”葉延冰揮了下手,“給他們戴上眼罩,直到出了演習區域。”
“啊。我抗議你侵犯了我的人生自由!”莫里循在中國十幾年,第一次遭受如此的“凌辱”,但他被兩個士兵拽起來,拉出了葉延冰的指揮所。
莫里循在德州遭遇葉延冰的冷遇的時候。陳超正在家裡接待兩名德國客人。其中一位是老熟人,萊茵洋行的德羅德克,另一位是托爾帕爾總督的“特使”,叫戈特利布。馮。賈高,代表德國駐青島總督來拜會陳超。
蒙山軍系統與青島德軍保持著密切合作的關係。但主要限於軍事領域的合作。自龍謙用一款超越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和對98式步槍的改進方案拉開了德*方深遠合作的序幕後,這幾年裡,蒙山軍先後採購了萊茵金屬、克虜伯等軍火大亨的火炮、重機關槍、步槍、望遠鏡、工兵鏟等大批武器及軍用物資,也向德方採購了大量的軍工技術及生產裝置。可以說,就蒙山軍初步成型的。但在德國人眼裡還很幼小的軍火工業,主要技術及裝置均來自德方。
不僅如此,蒙山軍與德軍還舉行了兩次軍事演習,徹底改變了德國人對蒙山軍的觀感。而以後按照龍謙建議成立的用於溝通協調駐青島德軍與蒙山軍之間矛盾的定期協調會讓德國人感受到了蒙山軍主要軍事領導人對國際局勢的深邃理解和軍事技術上的某種先進性。這更奠定了兩軍合作的基礎。總體上說,在蒙山軍主持山東政局的期間,青島德軍與蒙山軍的合作是極為愉快的。
不過,總督派出“特使”鄭重其事地會見在蒙山軍體系中地位超然的陳超,還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