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2 / 4)

識,認為無論形式上和實質上,這都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是產生資產階級和資本主

333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723

義的溫床。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如果不加以限制,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就會更快地發展起來”。

毛還搬用列寧就蘇聯農業集體化以前的情況說的話,認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小生產也還會每日每時地大批地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並且還說,工人階級一部分,黨員一部分,也有這種情況。基於這些錯誤認識,毛急於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升級”和“過渡”

,對任何發展作為全民所有制經濟必要補充的個體經濟的政策、措施都一律加以排斥,給商品生產和流通領域造成嚴重困難和重重障礙。

理論與實踐的這種發展,無疑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唯物史觀。

這裡可以附帶提一下,毛澤東晚年還有“窮則革命富則修”這樣一個相關聯的思想。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之後與人談話時曾說:在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水平的條件下,經濟愈落後,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愈容易,而不是愈困難,人愈窮,才愈要革命,而一旦富了,就一定會發生問題。他這種想法,不僅同觀察西方革命渺茫有關,還鑑於當年東歐波匈等國農業合作化難以發展。可是,這個關於“窮”與“富”的論斷,豈不完全陷入了一種悖論麼?革命的目的在發展生產力,變窮致富;然而,富了又走向修正主義!那麼,革命又到底為了什麼呢?又如何自圓其說?總不能說為革命而革命吧。這一論斷同馬克思主義可說毫不相干。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目的在不斷創造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以滿足人們在這兩方面不斷增長的要求。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化生產愈發展,生產力愈強大,社會主義因素便愈

334

823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多,向社會主義變革的條件便愈成熟。毛晚年自以為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其實在“窮”與“富”這個相關聯的判斷上,同樣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綜上所述,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基本上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脫離了群眾,脫離了黨的領導集體,也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根本原理,因而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和實踐道路。

毛澤東晚年錯誤的思想不少,當然也有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如發展國民經濟要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在國際交往中,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等等;還有些正確的思想是與錯誤思想和實踐交織在一起的。因此,我們不能把毛澤東晚年思想和他的錯誤等同起來。這些就不在本文的論述之列了。

九。晚年錯誤思想形成的原因

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逐漸形成之時,正是人類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進入空前的新的發展之時;時代也在呼喚馬克思主義繼續向前發展,新的實踐應該產生新的理論。

50年代中期,世界範圍內正發生著以計算機、航天技術等為標誌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

在這場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西方許多國家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醞釀著經濟的起飛。整個舊世界的生產結構和市場服務,逐漸發生變化,工人階級和社會各階級的結構也相應在發生變

335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923

化。社會主義國家面臨著強大對手的挑戰,可是囿於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體制都存在著嚴重的弊病,不發達的社會生產力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社會主義現代化生產同生產關係及上層建築僵化體制的矛盾更為突出。

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乃至發展速度,在社會主義國家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儘管在某些領域中,社會主義國家也曾取得更高的發展速度,但這常常是不顧高昂代價得到的,因而無法穩定持久地保持這種優勢,結果是總體差距越來越大。儘管以下這種對比不一定完全合理,仍能借以看到問題的嚴重性。

195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總份量的4。

7%,1980年下降為2。

5%;1960年國民生產總值同日本相當,到1980年只相當日本的14,1985年更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