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是58439。其中外國資本的臺數由16329增加到32936,增加一倍有餘,在全國總數中所佔份額由54。
8%提高到58。
1%;華商數由13459增加到2503,增加約90%,而在總數中所佔份額由45。
2%降到41。
9%。
(以上數字見1948年出版的《銀行週報三十週年紀念刊》,335——336頁)
熟悉當時情況的人說:“我國棉紡業自民國二十一年
66
64胡繩文集
(1932年)
後,由於捐稅繁重及花貴紗賤諸影響,深感無法支援。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下半年,59家華商紗廠,完全停工者達24廠,而減工者復有14廠。固不能以紗錠布機數量之增加為衡量該業興衰之標準也。“
(同上,255頁)
這就是說,實際情況比上述數字還要糟得多。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棉紡織業、民族資本是在衰落中掙扎,而興旺起來的卻是帝國主義在華的資本。
國民黨政權不能解決中國擺脫帝國主義統治而獨立的問題,它自己的生存就是靠帝國主義支援的。國民黨政權也不能實現全國的統一,它內部派系林立,各實力派互爭雄長,甚至導致大規模的內戰。國民黨政權不但不能實現孫中山所主張的“耕者有其田”
,而且不能實行它自己提出過的“二五減租”
,因而封建的土地關係絲毫沒有改變。
國民黨政權不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當然不能使中國資本主義化。國民黨在掌握全國政權後,不僅背叛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宗旨,也背叛了國民黨的前身同盟會的主張。
在國民黨開始取得全國政權時,中產階級曾經指望它能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果完全失望了。經過抗日戰爭和戰後的時期,更加深了這種失望。
三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時,只是幾十個人的小黨。
那
67
胡繩文集74
時共產黨人曾把社會主義革命當作當前的任務。但不久他們就懂得,為求中國進步,革命必須從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做起。由於積極參加1925年到1927年的國民革命,共產黨發展到近六萬人。
1927年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又使它大為縮小。
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精神,主要在農村地區發動群眾,實行土地改革,建立紅軍,建立根據地。共產黨和國民黨是在什麼問題上發生分歧呢?當時的問題並不是中國要不要實行社會主義。
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實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但當時它所做的只是一件事,就是消滅封建土地關係。沒有這種土地改革,就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的發展,也不可能有下一步的社會主義。所以毛澤東說:“兩黨的爭論,就其社會性質說來,實質上是在農村關係的問題上。”
(《論聯合政府》)中國的民主革命的另一個根本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當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成為首要問題時,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並且把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為減租減息。這就促成了包括同意抗日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在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戰爭,雖然經歷了許多曲折,畢竟堅持到取得最後勝利。由於共產黨在最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抗戰,堅持團結全國最大多數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中國共產黨在戰爭結束時成為一百二十多萬人的大黨。國民黨和共產黨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兩大政黨。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兩黨間(並有其他民主黨派參加)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共產黨為了實現符合於全國人民願望的國內和平和國家的民主進步,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68
84胡繩文集
的主張。這個主張國民黨曾經表示同意,但是它終於背棄諾言,在美帝國主義支援下發動全面內戰。可以說,1927年國民黨實行反共,導致國民革命功敗垂成,是使中國失去了一次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的機會;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頑固地拒絕民主聯合政府,使中國又一次喪失了這樣的機會。
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有些人不瞭解共產黨人為什麼不但不怕資本主義,反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提倡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