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2 / 4)

革命的結果將促進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民報》第四期的一篇文章說:“革命軍不成功則已,苟其奏效,則以中國人口之漲滿,物產之豐繁,而其富強豈不可計日而待耶?既富強矣,則資本家由是膨脹,而壟斷政策於以橫施焉。”這個作者馮自由和當時其他許多革命者一樣,看來是認為,資本家的“膨脹”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是國家的富強,壞處是“大多數之人民遂不得不罹於富豪之無形專制”。

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當時已經從西方的經驗中看到,

328

803胡繩文集

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至善盡美的。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產生尖銳的階級矛盾,引起許多社會問題,以至引起新的革命。孫中山1905年說:“近時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觀大同盟罷工與無政府黨、社會黨之日熾,社會革命其將不遠。”

(《〈民報〉發刊詞》)

對於西方國家的這種經驗採取什麼態度,成為中國革命家所面臨的問題。

章太炎在1907年的《討滿洲檄》中說,他很擔心講新學的人“震於泰西文明之名,勸工行商,汗漫無制,乃使豪強兼併,細民無食,以成他日之社會革命”。他的意思是,為了避免“他日之社會革命”

,最好不要步西方的後塵,發展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這是反映了保守的小生產者、小業主的觀點。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多數革命黨人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革命的必然趨勢,但可以及早實行社會主義,或稱民生主義,以預防資本主義的禍害,避免下一次的革命。

孫中山提出的民生主義,當時是被看作社會主義的同意語的。

孫中山在1906年的《〈民報〉創刊週年慶祝紀念大會的演說》中說:“中國今日如果實行民生主義,總較歐美容易得許多。因為社會問題是文明進步所致,文明程度不高,那社會問題也就不大。”他表示不贊成“文明不利於貧民,不如復古”的說法,而認為“文明進步是自然所致,不能逃避的”。

這所謂“文明進步”就是指資本主義的發展。他說:“文明有善果,也有惡果,須要取那善果,避那惡果。歐美各國,善果被富人享盡,貧民反食惡果,總由少數人把持文明幸福,故

329

胡繩文集903

成此不平等的世界。

我們這回革命,不但要做國民的國家,而且要做社會的國家,這決是歐美所不能及的。“

這也就是他在《〈民報〉發刊詞》中所說,“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的意思。

孫中山賦予民生主義的內容是“平均地權”

,而據當時所作的解釋,這就是透過收買的方法使土地成為國有。但其實無論“耕者有其田”也好,由資產階級國家實行土地國有也好,都是取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為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開闢道路,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不是社會主義。孫中山當時認為,“歐美為甚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這是誤解。他說:”中國現在資本家還沒有出世,所以幾千年地價從來沒有加增,這是與各國不同的。但是革命之後,卻不能照前一樣。比方現在香港、上海地價,比內地高至數百倍,因為文明發達,交通便利,故此漲到這樣。假如他日全國改良,那地價一定跟著文明日日漲高的。“這是說,在革命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地價將高漲。

但是,改變土地制度使地主不能因地價高漲而得暴利,這並不是社會主義,而只是更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以為用資產階級的方法解決土地問題,就能消弭資本主義的禍害,預防社會主義革命,這是違反歷史實際的。這種論據只是使他們更加理直氣壯地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而進行革命。

立憲派的梁啟超十分反對孫中山所講的社會革命。他在同《民報》進行論戰中,有專文討論“社會革命果為今日中國所必要乎”

,他的答覆是不必行,也不可行。他說:最值得

330

013胡繩文集

擔心的是“他國資本勢力充滿於我國中”

,“我中國今日欲解決此至危極險之問題,惟有獎勵資本家,使舉其所貯蓄者,結合焉,而採百餘年來西人所發明之新生產方法以從事於生產,國家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