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遠東最大的鴉片走私集團,它擁有的鴉片夏船佔總量的 1/3;它的19艘飛剪船飛駛於東南沿海;它與顛地洋行壟斷鴉片價格,控制 走私渠道。鴉片戰爭後,渣甸洋行的鴉片貿易更上一層樓,然而,前大班 威廉·渣甸卻主張投資利薄的“民生事業”。是掛羊頭賣狗肉,還是另有所 圖? 圖為西九龍填海工程。這項填海工程使九龍半島土地面積增加約三分 之一。 1841年1月26日。 風和日麗,萬里無雲。碧藍的海灣,海鷗悠然飛翔。雖是隆冬,處於 亞熱帶的香港島卻一片蔥籠,翠綠的熱帶植物從海灘一直疊到山頂。站在 山頂眺望,可見過往桅船的帆頂。 幾艘巨大的桅船,向香港島南岸的海灣駛來。桅船漸近,黑洞洞的炮 口清晰可見。這是英國戰艦,它們來執行特殊使命。旗艦上有一個威嚴的 軍人,正舉著望遠鏡探視,他就是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司令麥伯將軍。 島民好生奇怪,番鬼來這裡幹什麼?莞香由港島外銷,早已成為歷史。 平日,除了惡劣天氣,極少有大船光顧這孤島,島民仍生活在封閉的天地 裡,出海捕魚也只在附近海域。他們依稀耳聞,一日航程之遙的伶仃洋, 曾因鴉片走私,鬧得天翻地覆。可這一切,與己毫無干係。 轟隆隆!數發炮彈,在海灘礁岸炸響,亂石飛崩,掀起幾丈高的浪花。 海鷗與山鳥,驚得撲楞楞飛逃:島民嚇呆了,惶惶逃回家去。 在港島的北面,駐紮了少量清兵,數日之前,接到兩廣總督琦善的命 令,撤回到九龍軍營。就算這些清兵仍留駐港島,也無法抵禦英兵的洋槍 洋炮。 英國海軍陸戰隊在赤柱登陸。他們戰戰兢兢,一路鳴槍。他們發現沒 一個清兵,才大搖大擺,簇擁著佔領軍統帥麥伯將軍,朝山頂攀行。 稍後,皇家硫磺號船,下來一隊軍人丈量勘測,為首的是測量官卑路 乍爵士。 佔領軍在山頂舉行了升旗儀式,麥伯含著欣喜的熱淚,將米字旗插入 岩石縫中。士兵高呼女王萬歲,朝天鳴槍慶賀。剎時,海域裡的英艦,也 紛紛鳴槍開炮慶賀。 風靡英倫 清政府對英軍佔領香港反應遲鈍,割島辱權,雖覺切膚之痛,但並未 意識到香港對英國的特殊意義。許多官員對香港一無所知,甚至連香港在 哪裡都鬧不清楚。 第一個出賣香港的琦善亦是如此。他第一次聽說香港,是從英臣懿律 那裡。到廣州赴任後,琦善與義律繼續談判,在義律攤開的地圖面前,琦 善竟把大壕島 (大嶼島)當成香港島。 相反,英國人比中國官吏更熟悉香港。1820年,英國出版的航海著作

… 頁面 13…

裡,就把這座海島稱為香港,並配有石排灣泉流的瀑布,正好與有關香港 地名的掌故相吻。當時的粵語為Heung Kong,現通行的英文音譯為Hong Kong。 這之前的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自北京返英,途中在九龍、香港群島 考察,回英後提交一份報告,報告說:“從各方面看來,無論出口入口,香 港島水陸環繞的地形,是世界無與倫比的天然良港。” 考察過香港的英人至少有十幾位,有官吏、軍官、商人、航海家、探 險家、傳教士,等等。他們或繪製草圖,或寫成書面報告,在英殖民地部 的檔案室,有好些香港的資料。 英軍佔領香港的訊息傳到英國,朝野一片歡騰。倫敦各報均以大標題 報道大英帝國的輝煌勝利。逃回英國的鴉片商渣甸和顛地,激動得熱淚盈 眶。如果英國早有這塊避風港,英商就不必呆在伶仃洋裡,飽嘗顛沛流離 之苦。 渣甸、顛地上書維多利亞女王,讚譽義律是香港的“開埠功臣”,主張 為義律晉爵。 《守鼻草約》的報告不日送到,外交大臣巴麥尊氣得跺腳:“區區一處 香港,還允許清吏上島徵稅。皇家將士的血,算是白流了!” 儘管英廷對 《穿鼻草約》不滿,香港熱卻絲毫未降溫。渣甸、顛地、 馬地臣等人的發財故事,如神話在英倫三島流傳。“到香港去!”成了形形 色色的英人共同的話題。香港是進軍中國大陸的跳板,到香港去意味著有 做不完的生意、發不盡的財。 在白金漢宮的豪華大殿,維多利亞女王接見了渣甸。女王稱讚渣甸對 華貿易的卓越貢獻,渣甸受寵若驚。女王道:“帝國本不想輸入鴉片,更不 想付諸武力。可中國人,對帝國先進的工業品持排斥態度,更把國門封得 死死的,帝國是世界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