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會寺到白鹿洞道路上,兩旁樹木大多數都是挺拔的杉樹。這些杉樹粗如碗口,看起來年代並不久遠,據業餘導遊張義朝介紹,這些杉樹種了沒多少年,是政府在綠化太乙峰後,接受遊客意見新栽的,以前廬山上樹木雖然品種繁多,可看起來顯得有些雜亂。
走了一段距離,周圍的樹木杉樹越來越少,粗壯的松樹漸漸多了起來。有些松樹上還釘了木片,寫名是第幾號儲存的古松。眾多古松讓頭一回登廬山的杜申利讚歎不已。在樹林中轉了幾個彎,前面傳來錚淙流水聲,原本已經十分清新的空氣彷彿又夾雜了一絲清涼的水汽。
轉個彎,眼前豁然開朗,一條淺淺溪水從面前淌過,溪流湍急,濺起的水花彷彿晶瑩透明的玉珠。一座石橋橫跨溪流兩岸,對岸是高大的黃泥牆,中午陽光灑在牆頭琉璃瓦,亮煌煌一片。溪是貫道溪,橋名貫道橋,圍牆所圍的就是白鹿洞書院。
一行人漫步過了貫道橋,饒有興致進了白鹿洞書院,進了硃紅色大門,杜申利大失所望,眼前不過一排低矮的茅屋,說起來還不如他在空軍黃山療養院住的房子好。
“走了這麼多路,就看這排房子?”原本以為這裡有什麼特別好看的山洞,極為壯觀的山峰,可說是白鹿洞,洞在哪裡他並沒有看到,至於山峰,有倒是有,西北的五老峰就在眼前,可要看五老峰也用不著走這麼遠,杜申利失望之情顯露無疑。如不是面前站著的是自己搭檔的長輩,按照杜申利的脾氣,他馬上會扭頭就走。
“小杜啊,你可不要瞧不起這裡,此處可是咱們國家極為有名地方!無數有志之士欲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