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下訂購單。而李轉娣因為忙碌,工作太多。目前也只能保持原狀,做到這一步了。
李轉娣覺得自己既然做這個大部門的管理,當然從基層做起,這未必是一件壞事,所以總是勤勤懇懇,親力所為,這樣努力,並不是一定要去跟自己的薪酬做比較,而是覺得自己在這個公司做這個職位的最基礎的學習,鍍金。讓老闆認為請了自己。這份工資是物超所值的。自己不論在哪個公司一定不能是一位閒人,不能是一位可有可無的人。
排生產計劃,生管工作一定要這樣做,否則何必要生管呢。直接招一個發單員不就好了嗎?可是這裡根本沒有產能表,沒有產能表怎麼能排出切合實際的生產計劃表呢?總不能每天去發生產單子,然後等待著各部門報上來的半成品數和成品數,這樣是不是太被動了呢?
李轉娣真的發現這個民營企業還不如自己曾經呆的合耀,合耀公司的人事關係至少比這裡要單純,這裡現在是在改革,而自己不僅要挺過可畏的人言,還要勝任複雜的工作,在合耀自己至少可以要求別的部門幫自己統計產能。要求別的部門人員配合自己工作,而這裡,看似背後有董事長和總經理撐腰,可是他們好像只是默默地,背後私下裡給這幫新生力量一些支援。並不曾大聲的開會要求其它部門給與行動上的支援。
採購這一塊也是,沒有任何供應商資料,因為原來的採購是位年輕人,據說受賄了不少,老闆直接辭退他了,工作沒有作任何交接。所以現任的採購只得自己整理供應商資料,倘若有物料需要訂購時,採購都是從系統裡查詢廠商資料,一些很久未訂的且系統沒有資料的,採購只得去生產線尋找,這位採購也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勤快姑娘。
李轉娣和採購劉莉一起每天抓緊時間在生產線上轉修,採購則抄寫線上的物料詳細資料,大到產線機器,型號,廠商名稱,小到產線細小物料,不懂則問,而李轉娣則自己動手統計產能,大到一條線一個小時的產成品多少,小到一個工位一個小時能做多少,一條線多少人,上班多少小時,仔細核算,李轉娣這樣觀察得到的產能並不準確,但至少很接近,比成天坐在辦公室紙上談兵要好多了。
李轉娣的工作很多,各部門職責還沒有寫好,陳威峰用一週的時間限定,根本是不可能,因為讓一個外來人員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寫一份公司的內部人員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橫跨幾個部門,且都是公司核心部門,那有多難?
所以李轉娣每天都有許多工作,統計產能,排生產計劃,還有做出物料需求給採購,還有寫工作流程和職責的工作,更麻煩的是還要配合iso部門寫部門程式書。
很艱難,但她很堅強,很努力,但卻有點力不從心。李轉娣覺得這裡是減肥的好地方,整天各個部門跑,還要熬夜加班,自己吃得超多,卻每天起床發現褲子都大了一圈,原來這是一件看似不是體力,其實卻勝過體力的工作。
本來工作就這麼做下去,也沒什麼,慢慢的終歸會適應的。產能統計好了,排計劃一定會更好排了,對公司熟悉了,各部門人員職責和iso程式書很快就能寫出來。生管主管不好好工作,喜歡做採購,那麼要麼讓她走人,要麼讓她留下來和採購一起做採購,那麼生管這邊的物料需求計劃可以分給她們倆做了。
頭緒是理出來了,未來也會好的,李轉娣充滿信心,至於那些既將被老闆趕走的人,或許這也不是李轉娣要操心的事,老闆都是這樣的殘酷,這樣的事情如果有一天落在自己的頭上,自己也得接受,職場就是這樣的殘酷,不是嗎?
然而腐蝕的根源並不是一下子能給清除的,李轉娣這邊很努力,數字清楚,計劃也做得有條不紊,可是當倉庫物料的庫存資料提供得不清不楚時,又該怎麼辦呢?
某一天,業務部接了一個大單,各種不同的物料都要幾百萬個,李轉娣扣除庫存後。把餘下的欠缺的物料做成物料需求表,提交給採購,要求採購立馬訂購。當一切準備就緒時,準備安排上線時,公司所有人都在等著這一時刻順利到來時,問題來了。
不好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同時有幾種物料都欠料,一個都沒有。生產線罵採購,怎麼搞的,到現在還缺料。生產線都全部清線了。全體備戰做這個大單的品種。事到臨頭卻缺料,製造部主管氣得大發脾氣。
而採購也氣得要命,自己是嚴格按物料需求表做的訂購,少了料。當然不是自己的問題。這皮球當然又被踢到李轉娣這裡了,李轉娣說自己是按照倉庫提供的物料庫存表做的欠料需求表的。誰也不知道這物料庫存表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