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4集《靈峰宗論導讀》(3 / 4)

小說:靈峰宗論 作者:妙音0

唸佛即禪觀論。蕅益大師在這個地方他把唸佛跟禪觀、這個止觀,它的差異、它的共同點把它做一個比較。你看蕅益大師在講事情啊,他絕對不會含糊籠統,那樣就是那樣,這樣就是這樣,清楚分明。什麼是念佛、什麼是禪觀,它們有它各別的相貌,但是它們兩個之間如何地去融通,有它的共同點。所以,唸佛即禪觀,蕅祖是先講什麼是念佛、什麼是禪觀,然後再說明唸佛跟禪觀的相互關係。這個就是“論”,它是兩件事情的比較考量。

二、辯——判別是非

戒衣辯偽。那麼這個都是往往在當時的一些大家積非成是,已經形成很久的一個錯誤觀念。那麼這個時候戒衣辯偽,就是那個時候,很多出家的沙彌因為貪一時的方便,他就不買縵衣穿,直接穿五衣,這個是錯誤的,蕅祖引用戒律裡面來破斥這樣的錯誤的思想,那麼這個是以戒衣的思想來做一個辨別邪正的情況。

三、議——謀定事宜

儒釋宗傳竊議。前面的辯,判別是非,主要依止的是聖言量,它一定是引經據典的;那麼這個議,謀定事宜,多分是蕅祖自己的心得、看法,他自己學習佛法以後他對這事情他自己的看法,他個人的心得。

這個儒釋宗傳竊議,竊就是私下,我私下的看法是這樣子。那麼這個講到儒家跟佛門,他一開始講儒、佛之間的差異,他說,儒家跟佛家很多地方都相同,比如儒家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成就自利的功德;乃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利他。但是呢,蕅益大師說,雖然儒家也講自利利他,但是它的深度啊,“五乘格之,僅屬人天”,它畢竟還是屬於人天的教法,不能混濫的,不能跟佛門混濫的。如果儒家就能夠完全取代佛法,那佛陀出世幹啥呢?

所以說呢,有些人他認為儒家思想就代表佛教,這是不對的,它有佛教的一些內涵在裡面,但是當時的因緣啊,根機沒有成熟,所以,“五乘格之,僅屬人天”,這是第一個。

其次呢,“中傳”,就講到這個傳承的問題。那麼那個時候很強調傳承,你這個思想有沒有傳承啊?你這個經論有沒有傳承啊?蕅益大師對傳承他提出他個人的見地。我們這個禪宗很重視傳承,比如曹洞宗第五十六代的傳人,怎麼知道呢?你看,我有這個書卷,我師父給我這個書卷。蕅益大師說,傳承不是看你那個證書的。

蕅益大師說,夏桀傳自大禹,誒,這個桀是有傳承的,桀的皇帝不是爭來的,他是他父親傳過來的。大禹,你看,禹傳到最後是夏桀,夏桀傳自大禹。商紂傳自成湯,你看紂王也傳自成湯。但是呢,他說,“身苟無道,天子不若匹夫”,你自己沒有道啊,你有傳承也沒用,你最後還是亡國。你看夏桀不是亡國嘛,紂也是亡國嘛,你們兩個都有傳承啊,都是皇室的傳承啊。

然後,蕅益大師又說,“漢之高祖,明之太祖,起於草莽,誰傳之乎?”漢高祖劉邦,那不得了,那在中國歷史上,“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起於草莽,他本來是一個一般的老百姓,蕅益大師說“誰傳之乎?”誰傳給他呢?他自己打下天下。他說,身若有道,匹夫亦開大統。你是一個匹夫,誒,你的血統當中沒有王室的血統,但是你有道,身若有道,亦開大統。

誒,這個地方就給我們很大信心。末法時代,天台宗沒有傳承,唯識宗沒有傳承。什麼叫傳承?就是這個“道”。蕅益大師,你好好地研究蕅祖的思想,誒,雖然你沒有見過蕅祖,你跟他心心相印,你一念的心跟蕅祖在常寂光淨土那念心一如無二如,你就跟他有傳承。所以,蕅益大師的見地啊,就是傳承在那個道,而不是說你那個卷宗。哈哈。你看,我是臨濟宗第五十代傳人,我師父死的時候送給我這個……你沒有道啊那也沒有用的,傳不下去的。所以這個地方,蕅益大師他提出他高超的見地:傳承在道,而不在那個法脈卷宗。這個是蕅益大師個人的一個論議。這個是講到卷五的情況。我們再看卷六。

卷六:緣起、序。

緣起,蕅益大師講到他做某一件事情的一些緣起,他做什麼著作或者做什麼事情,他講它生起的因緣。序,序呢是寫在文章之前的。他老人家寫《<阿彌陀經>序》,說明他註解《阿彌陀經》的因緣,那麼把《阿彌陀經》的要義先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這是序。

卷七:題跋。

序是寫在文章之前,題跋是寫在文章之後。蕅益大師把這個註解完以後,他有什麼樣的感觸和心得寫出來。這個作品已經完成了以後,寫在文章之後叫跋。疏——解釋文意的曰疏。這是卷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