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2 / 4)

小說:毛澤東傳 作者:沒事找事

中共中央對蔣介石準備投降的危險是估計得比較嚴重的。十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臨時會議,討論形勢。會議認為,時局有由小風波轉到大風波的可能,黨的工作佈置應放在準備整個東方大黑暗的基點上。毛澤東在致一些主要地區負責人的電報中強調:“我們應估計到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可能性,並把這種情況當作一切佈置的出發點”。“總之,我們要準備對付一切情況,任何一種情況我們都要有辦法。”(30)

對舉國矚目的“皓電”,中共中央沒有匆忙地作出答覆,而是反覆磋商,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毛澤東對處理這個問題的態度特別慎重,因為:一方面,他認為時局還在變化中,蔣介石現在仍是動搖的,“全面反共的決心也不容易下”(31);另一方面,他考慮到“皓電是哀的美敦書”,(引者注:哀的美敦書即最後通牒。)對這個問題如果操切從事,可能導致同國民黨決裂,“此次決裂即有和大資產階級永久決裂之可能,故政治措詞容易,軍事部署困難”。(32)

由於考慮到可能出現最危險最黑暗的局面,毛澤東曾設想過兩種方案:一種是政治上進攻、軍事上防禦,也就是隻在反共軍隊進到八路軍、新四軍的根據地時再反擊,八路軍、新四軍不打入它的後方;另一種是政治和軍事上同時進攻。毛澤東認為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採用前一種方案,政治上佔上風,但軍事上將被國民黨構築的縱深封鎖線圍困,將來出不去而受日、蔣兩軍嚴重夾擊,危險也是很大的。採用後一種方案,軍事上能制機先,不被封死,但是,人民不瞭解,政治上不利。究竟採取哪一種方案?毛澤東並沒有立刻下最後的決心。十一月一日,他電告周恩來:“究採何方案,我們尚在考慮,亦請你們提出意見。”(33)

十一月二日,毛澤東又電告周恩來:“中央幾次會議都覺此次反共與上次不同,如處理不慎,則影響前途甚大。故宣言與指示擬好又停。”(34)

十一月二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討論周恩來十一月一日來電,來電提出“還是用朱、彭、葉、項名義通電答覆何、白”(35)的建議,並反映中間勢力迫切“望我們讓步,以緩和破裂”(36)的情況。書記處會議決定採取表面和緩、實際抵抗的態度,宣言暫時不發,只發一簡要的對內指示及答覆何白皓電。毛澤東在同日給周恩來的電報中說:“此次反共是國民黨發動的,投降危險是嚴重的,但各中間派紛紛議論揣測,我們在時機沒有成熟以前不拿出積極辦法,稍等一下再說話不遲。現距何白皓電限期尚有二十天,擬日內擬好覆電,待十號左右拍發,不必復得太早。”(37)第二天,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電葉挺、項英:“何應欽、白崇禧皓電,中央決定用朱、彭、葉、項名義答覆,採取緩和態度,以期延緩反共戰爭爆發時間。對皖南方面,決定讓步,答應北移。”(38)同時,毛澤東仍作著兩手的準備。同一天,他給周恩來的電報中說:“我們現在是兩面政策,一面極力爭取好轉避免內戰,一面準備應付投降應付內戰,而把重點放在應付投降應付內戰方面,方不吃虧,方不上蔣的當。立即準備對付黑暗局面,這是全黨的中心任務。有了這一著,就不會重蹈陳獨秀的覆轍了。”(39)

十一月九日,毛澤東起草的以朱、彭、葉、項名義復何、白電(通常稱為“佳電”)經過反覆斟酌後定稿。電文態度嚴正而堅決,措詞委婉而懇切。首先敘述了八路軍和新四軍四年以來在抗戰中取得的戰績,以表明“遵循國策、服從命令為捍衛民族國家奮鬥到底之決心”。然後就行動、防地、編制、補給、邊區、團結抗戰之大計這六個方面,對皓電的無理指責作出明確答覆。

防地問題是皓電的中心內容,強令八路軍和新四軍限期北移。佳電對華中敵後各部請求免調的理由,列舉了四點。一、“華中敵後各部,多屬地方人民反抗敵寇保衛家鄉而組織者,彼等以祖宗墳墓田園廬舍父母妻子所在,欲其置當面敵軍姦淫焚掠之慘於不顧,遠赴華北,其事甚難。”二、華中敵後各部在現在防地堅持抗戰,符合蔣介石廬山談話和告淪陷區同志書的精神。三、華中敵後各部調離後,其家屬及留守人員的安全毫無保障,甚懼平江慘案、確山慘案之重演。四、華北地區,水、旱、風、蟲、敵五災並重,該地軍民以樹葉為糧,道殣相望,實難容納其他之部隊。因此,“認為執行命令與俯順輿情,仍請中央兼籌幷顧”。接著表示,在不得已情況下,準備對江南和江北的部隊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對於江南正規部隊,德等正擬苦心說服,勸其顧全大局,遵令北移。仍懇中央寬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