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部分(3 / 4)

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冬兒

則,司馬遷對蒙恬的評論卻確實是十足的春秋筆法:維護一家之私道,無視天下之興亡。當歷史需要一個民族為建立並保衛偉大的文明而做出一定犧牲時,司馬遷看到的,不是這種犧牲對民族文明的強勢生存意義,而是僅僅站在哀憐犧牲的角度,輕飄飄揮灑自己的慈悲,冷冰冰顛倒文明的功罪。雖然,沒有必要指責司馬遷之論有擁戴秦二世殺戮之嫌疑。但是,司馬遷這種心無民族生存大義而僅僅關注殘酷犧牲的史論,卻實在給中國人的歷史觀留下了陰暗的種子。這種蒼白的仁慈,絕不等同於以承認壯烈犧牲為基礎的人道主義情懷。設若我們果真如司馬遷之仁慈史論,將一切必要的犧牲都看做揮霍民力,都看做阿意興功,而終止一切族群自強的追求,猝遇強敵整個民族安能不陷入滅頂之災?在後來的中國歷史上,尤其在近現代百餘年的歷史上,我們這個民族賣國漢奸輩出,其規模之大令世界瞠目,而其說辭則無不是體恤生命減少犧牲等等共榮論。此等人永遠看不見,或有意看不見強敵破國時種族滅絕式的殺戮與無辜犧牲,而只願意看見自己的民族在自強自立中所付出的正當犧牲,專一地以否定這種正當犧牲為能事,專一地以斥責這種正當犧牲的決策者為能事。此等人的最終結局,則無一不是在大偽悲憫之下,或逃遁自安,或賣國求榮。這是被數千年曆史反覆證實了的一則古老的真理,近乎教條,然卻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察其根源,無疑深植於歷史之中。

諺雲:站著說話不腰疼。信哉斯言!

戰國與秦帝國時代的強勢生存大仁不仁,司馬遷等去之何遠矣!

三、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

巡狩歸來,胡亥要嘗試“牧人”之樂了。

在東巡的兩個月裡,趙高形影不離地跟著胡亥,除了種種必需做出的政事應對,兩人經常說起的話題只有一個,如何能使一切怏怏不服者銷聲匿跡,如何可使胡亥能儘早地恣意享樂。胡亥這次顯然是認真動了心思,竟歸結出了三則隱憂:大臣不服,官吏尚強,諸公子必與我爭。以此三憂,胡亥認真問計於燈下:“蒙氏雖去,三憂尚在,朕安得恣意為樂?郎中令且說,為之奈何?”趙高最知道胡亥,遂誠惶誠恐又萬分忠誠道:“如此大局,老臣早早便想說了,只是不敢說。”胡亥驚訝,連問何故?趙高小心翼翼道:“國中大臣,皆累世貴胄,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趙高素來卑賤,蒙陛下簡拔高職重爵以用事,大臣其實不服,不過貌似聽臣用事罷了。如此情形,老臣安能輕言?”胡亥大為慨然,連連擺手高聲道:“大臣諸公子對朕尚且不服,對老卿自不服也!老卿不必顧忌,只說如何處置。朕便學學你說的秦昭王,為那個甚?對,范雎!為范雎了結仇怨!”“陛下果能效法秦昭王,老臣甘效犬馬之勞也!”趙高涕淚唏噓,遂再次將“滅大臣而遠骨肉”的三謀方略細細作了解說,以為目下正是實施三謀的最佳時機。胡亥又問為何。趙高認真地說出了兩則理由:其一,當今之生滅興亡,不師文而取決於武力,陛下有材士五萬,只要敢殺人,不愁大臣不滅諸公子不除;其二,秦人奉公奉法已久,大臣與諸公子素無過從聯結,來不及聚相與謀對抗詔令,只能聽任宰割。末了,趙高又給胡亥以撩撥撫慰:“除去此等人之後,陛下只要收舉其餘臣子,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皆集為陛下犬馬。此秉鞭牧人之術也,陛下安能不品其中之樂乎!”“牧人之術?好好好!”胡亥樂得哈哈大笑,“大臣公子是牲畜,我提著鞭子做牧主,想殺誰殺誰,真乃人間樂事也!早知皇帝有如此之樂,胡亥何愁皇帝難為也!”

那一夜,胡亥是真正地快樂了,趙高是真正地快樂了。

回到咸陽,趙高開始了殺戮謀劃。趙高給胡亥提出的鋪排是先內後外——先誅殺皇族諸公子以鞏固帝位,再滅大臣以整肅朝局。胡亥對趙高既放心又佩服,立即欣然贊同。熟悉國政法令的趙高,之後立即開始了實施。

第一步是“更為法律”。簡言之,便是更法,也就是更改法律。對於趙高的更法,《史記》有兩種說法:其一,《秦始皇本紀》雲:“於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其二,《李斯列傳》雲:“二世然趙高之言,乃更為法律。”就事情本身而言,其意相同:為了達成滅大臣而誅骨肉的殺戮,以趙高變更法律為開端。這不是趙高奉法,而是精通秦政秦法的趙高很清楚不更法的後果:秦政奉法已成傳統,若無法律依據而殺人,各種勢力便會順理成章地聚合反抗,反倒是引火燒身。同時趙高也很清楚,更法不是更改秦法本身,而是更改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