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細雨般的春季,火辣辣的夏季,豐收的秋季,凜冽的冬季。
要能夠融合四季的特性,那麼製作小籠湯包的外皮時候,就必須有著格外的不同。
還好揉麵的手法,趙悠乾從來沒有丟下過一刻。
就在高湯都在各自熬煮的空隙,趙悠乾那融合了白羅家的解家揉麵手法再次展現出他驚人的一面。
四種完全不同食材的麵糰,被他雙手不斷的轉換著揉捏。
在案板上形成了四個不斷旋轉著的小型漩渦一般,只是靠著人手的力量,就已經在短時間內把所有的麵糰都揉到了光滑非常的地步。
八十度熱水燙過的麵糰,可以保證韌性讓麵皮在包好蒸煮的過程當中,不至於被內部融化的湯凍溶解,戳破。
不同比例的麵糰,有些以中筋麵粉為主,有些還要加入其他的比如澄粉,或者是地瓜粉之類的其他麵粉。
也是為了應對除了熱水外,加入其中增添味道以及顏色的汁水的不同。
保證口感上的統一。
比如製作冬季的小籠包,趙悠乾就加入了一些山藥泥進入麵糰,不同的口感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帶有金黃色的是加入了南瓜汁的秋季麵皮,綠色的是蘆筍汁的春季麵皮,紅色的是用紅甜椒汁水染色的夏季麵皮。
不光是味道上,就連顏色上趙悠乾追求的也是四季分明。
或許看上去非常的普遍,造型也沒有太多的新鮮感,實際上這種製作方式,在耀州也算是普遍,到一些大酒樓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手法。
可是並不是普遍常見就不好了,反而有時候普通的模樣加上一點點的驚喜,反而會給人一種意料外的新鮮感。
這種手段也是趙悠乾之前經常使用的。
另外就是對於湯凍這種食材,短時間內要進行創意的話,趙悠乾也很難找到更好的辦法了。
如果也是製作冷的固體湯水,那麼味道上的差異性就很難表達出來,對趙悠乾來說這樣的料理根本就沒有製作的必要。
四種麵糰都被揉好之後,放在一旁,剩下的就是準備餡料了。
豬肉餡,筍丁,木耳,大閘蟹,雞肉陷,甚至還有一些羊肉陷,很難想象到底趙悠乾要製作怎樣的餡料。
不過趙悠乾的料理從來都是這麼不走尋常路。
筍丁代表著春季,與豬肉餡結合,加入蔥薑汁水,胡椒粉,還有一顆雞蛋,鹽,白糖,接著就是拼命的攪拌,直到所有肉餡呈現出一種成線般的狀態,會貼在碗壁上的程度,就代表肉餡已經和好了。
大閘蟹也是如此,加入一點點的豬肉餡讓味道更好的融合,把大閘蟹蒸熟以後,將蟹腿,蟹鉗還有蟹身的肉全部與蟹黃加入肉餡裡,花雕酒,蔥薑汁,再配上一點點的白胡椒粉和鹽,繼續攪拌到蟹肉蟹黃和肉餡融合的地步。
屬於秋季的風味就已經完成。
夏季的內餡選擇反而是頗為出乎圍觀的薙切仙左衛門意料外。
並沒有使用任何的肉餡,而是用碳火將耀州湘省出品的螺旋青椒進行燒烤,一直到表面起皺,發黑,接著用清水將徹底燒糊的部分清除,剩下的就是一道湘省特色的冷盤,燒辣椒。
這樣製作出的辣椒料理,會帶有濃重的炭火味道,而且會格外的清脆,再加入皮蛋就是一道著名的湘省菜‘燒辣椒皮蛋’。
而趙悠乾對夏季小籠湯包內餡的製作似乎也是遵循這個方向,在把辣椒處理完後,又拿出了皮蛋,剝皮切碎,接著與辣椒一齊放入擂缽不斷的捶打,一直到兩者都混為一體,只能隱隱看到辣椒的纖維。
再加入一些白糖,陳醋,鹽,生抽,繼續攪拌到味道融合就放在一邊醃製,讓兩種食材分別釋放味道。
獨屬於夏季的清口卻刺激的小籠包餡料就完成了。
誰也不知道這種餡料,如果再加入鯽魚湯凍,到底會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風味。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種口味絕對是一個極大的驚喜。
最後的冬季餡料,出乎意外的和羊肉結合的並非是魚肉這樣來形成鮮字的傳統配角,而是一些被單獨切出來的去皮雞腿肉。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羊肉和雞肉的結合也是異常鮮美的。
唯一就是要處理一下兩者分別帶有的特別味道,這方面趙悠乾倒是特別有信心,一方面是因為羔羊肉本身的味道就不重,另一方面他對自己的香料使用有著自信。
而且他要製作的更是偏向咖哩口味的肉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