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明醫雜著 作者:世紀史詩

五味子湯 治咳嗽,面板乾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症。

五味子(炒) 桔梗(炒) 紫菀 甘草(炒) 續斷(各五分) 竹茹(一錢) 赤小豆(一撮)

生地黃(二錢) 桑白皮(炒,二錢)

上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姜附赤石脂硃砂丹 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洩、腎洩等症。

附子(生) 乾薑(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濁,或不利,並宜服之。

赤茯苓 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幹,別取熟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丸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 治咳血、吐血等症。

升麻(一錢) 柴胡(一錢) 當歸尾(二錢) 熟地黃(二錢) 白芍藥(一錢) 蘇木(半錢)

黃(二錢) 人參(二錢) 甘草(半錢) 蒼朮(一錢) 陳皮(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短氣不足以息,要須識此。吾妻嘗胎漏,忽日血大崩,遂暈去,服童便而醒,少頃復暈,急煎服荊芥,隨醒隨暈,服止血止暈之藥不效,忽然嘔吐。予以童便藥汁,滿於胸膈也,即以手探吐之,少間吐出米飯及齏菜碗許,詢問其由,適方午飯,後著惱,故即崩而不止。予悟曰∶因方飽食,胃氣不行,故崩甚。血既大崩,胃氣益虛而不能運化,宜乎服藥而無效也。急宜調理脾胃,遂用白朮五錢,陳皮、麥芽各二錢,煎服之。服未半而暈止,再服而崩止,遂專理脾胃,服十數劑胃氣始還,然後加血藥服之而安。若不審知食滯,而專用血崩血暈之藥,豈不誤哉!

愚按人以脾胃為本,納五穀,化精液。其清者入榮,濁者入胃,陰陽得此,是謂之橐 ,故陽則發於四肢,陰則行於五臟。土旺於四時,善載乎萬物,人得土以養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東垣以飲食自傷,醫多妄下,清氣下陷,濁氣不降,乃生脹,所以胃脘之陽不能升舉,其氣陷入中焦,當用補中益氣,使濁氣得降,不治自安。竊謂飽食致崩者,因傷脾氣,下陷於腎,與相火協合,溼熱下迫而致。宜用甘溫之劑調補脾氣,則血自歸經而止矣。若誤用寒涼,復損胃氣,則血無所羈,而欲其止,不亦難哉!大凡脾胃虛弱而不能攝血,宜調補脾氣為主。

一婦人崩漏,面黃或赤,時覺腹間臍下痛,四肢睏倦,煩熱不安,其經行先發寒熱,兩肋如束。

此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溼熱下迫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芍藥、炒黑黃柏,煎服歸脾湯而愈。

卷之一醫論

產後發熱

屬性:凡婦人產後,陰血虛,陽無所根據,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而以炙乾薑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使歸根據於陰。然產後脾胃虛,多有過於飲食傷滯而發熱者,誤作血虛則不效矣。但遇產後發熱,若胸膈飽悶,噯氣,惡食,洩瀉等症,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方用補血正法。

愚按新產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外熱,宜用四物、炮姜補陰以配陽;若因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此為寒氣隔陽於外,宜用四君子加姜、桂,如不應,急加附子;若或肌膚髮熱,面目赤色,煩渴引飲,此血脫髮躁,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胸膈飽悶,噯腐惡食,或吞酸,吐瀉,發熱,此為飲食停滯,宜用四君子加濃樸、山楂;若胸膈飽悶,食少,發熱,或食而難化,此為脾氣虛弱,宜用六君子加炮姜;若用峻厲之劑,腹痛,熱渴,寒熱,嘔吐等症,此為中氣復傷,急用六君子加炮姜,若認為熱,投以他劑則誤矣。

卷之一醫論

傷寒時氣病後調養

屬性:凡傷寒時氣大病熱退之後,先服參、 甘溫之藥一二服,以扶元氣,隨後便服滋陰生津潤燥之藥。蓋大病後汗液外耗,水谷內竭,必有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症,須識此意預防之。

愚按大病後,谷消水去,精散衛亡,多致便利枯竭,宜當補中益氣為要。蓋脾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