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4 / 4)

小說:明醫雜著 作者:世紀史詩

中州,澆灌四傍,為胃行其津液者也。況大腸主津,小腸主液,亦皆稟氣於胃,胃氣一充,津液自行矣。燥甚者,別當以辛潤之,以苦洩之。

卷之一醫論

洩瀉

屬性:凡洩瀉病誤服參、 等甘溫之藥,則病不能愈,而或變為黃膽。蓋洩屬溼,甘溫之藥能生溼熱,故反助病邪,久則溼熱甚而為疸矣。惟用苦寒瀉溼熱、苦溫除溼寒則愈。洩止後脾胃虛弱,方可用參、 等藥以補之。

愚嘗治少宰李蒲汀,庚寅冬,溼熱洩瀉,因未生子,惑於人言淡滲之劑能瀉腎,而服參、 等藥,後變黃膽,小便不利,腹脹,胸痞。餘曰∶有是病必用是藥,須以淡滲疏導其溼熱。遂用茵陳五苓散,諸症頓退。至辛卯冬生子。

卷之一醫論

勞熱

屬性:南方人稱發熱為勞發,蓋謂勞苦而發熱,即東垣內傷之旨也。此病輕者一、二發自愈,重者用東垣法補之,甚則加熟附子。若因勞力辛苦而發熱,切不可誤作外感輕易發汗也。

愚按內傷發熱者,因飲食過時,勞役過度,而損耗元氣,陰火得以乘其土位,故翕翕然而發熱,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升其陽;若因勞力辛苦,入房不節,虧損精血,虛火妄動而發熱者,宜用六味地黃丸以補其陰。不可認作有餘之火,而用黃柏、知母之類也。

卷之一醫論

飲食勞倦

屬性:東垣論飲食勞倦為內傷不足之證,治用補中益氣湯。《溯洄集》中又論不足之中,又當分別飲食傷為有餘,勞倦傷為不足,予謂傷飲食而留積不化,以致宿食鬱熱,熱發於外,此為有餘之症,法當消導,東垣自有枳術丸等治法具於飲食門矣。其補中益氣方論,卻謂人因傷飢失飽,致損脾胃,非有積滯者也,故只宜用補藥。蓋脾胃全賴飲食之養,今因飢飽不時,失其所養,則脾胃虛矣。又脾主四肢,若勞力辛苦傷其四肢,則根本竭矣。或專因飲食不調,或專因勞力過度,或飲食不調之後加之勞力,或勞力過度之後繼以不調,故皆謂之內傷元氣不足之症,而宜用補藥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