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明醫雜著 作者:世紀史詩

,傳用既久,漸失其真,用以通治溫暑、內傷諸症,遂致誤人。故河間出而始發明治溫暑之法,東垣出而始發明治內傷之法。河間之論,即《內經》五運六氣之旨∶東垣之說,即《內經》飲食、勞倦之義。仲景非不知溫暑與內傷也。特其著書未之及。河間、東垣之於傷寒,則尊用仲景而莫敢違矣。至於丹溪出,而又集諸儒之大成,發明陰虛發熱類乎外感,內傷及溼熱相火為病甚多,隨症著論,亦不過闡《內經》之要旨,補前賢之未備耳!

故曰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一以貫之,斯醫道之大全矣。

卷之一醫論

處方藥品多少論

屬性:或問∶仲景處方,藥品甚少,及東垣用藥,多至二十餘味。丹溪雲∶餘每治病,用東垣之藥,效仲景處方,庶品味數少,則藥力專精。丹溪何以不法東垣而效仲景耶?曰∶明察藥性,莫如東垣,蓋所謂聖於醫者也。故在東垣則可多,他人而效其多,斯亂雜矣。東垣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丹溪不過能將十萬,故不敢效其多。

愚按經雲治病必求其本,本於四時五臟之根也。故潔古張先生雲五臟子母虛實,鬼邪微正,若不達其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徐用誠先生雲,凡心臟得病,必先調其肝腎二髒,腎者心之鬼,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於肝,清其源也。五臟受病,必傳其所勝。水能勝火,則腎之受邪,必傳於心,故先治其腎逐其邪也,故有退腎邪、益肝氣兩方。或診其脈,肝腎兩髒俱和,而心自主疾,然後察其心家虛實治之。(餘仿此,詳見《玉機微義·小兒部》。)

卷之一醫論

異法方宜論

屬性:或問∶人言東南氣熱,可服寒藥∶西北氣寒,可服溫藥。然今東南之人,常服胡椒、姜、桂,不見生病;而西北之人,畏食椒、姜辛熱之物何也?曰,東南雖熱,然地卑多溼,辛熱食藥亦能劫溼;西北雖寒,然地高多燥,辛熱食藥卻能助燥故耳!治病用藥者,須識此意。

愚按異法方宜論雲∶東南之域,下卑溼熱,其人腠理疏通,汗液妄洩,陽氣內虛,故宜食椒、姜辛熱之物,以助其陽也;西北之域,高陵風寒,其人腠理致密,汗液內固,陽氣充實,不宜食椒、姜辛熱之物,反蓋其陽也。東坡先生仕黃州,其民疫癘流行,先生以聖散子治之,其功甚效。是其地卑溼,四時鬱熱,腠理疏通,汗液妄洩,陽氣虛寒,是以相宜。西北疫癘,民用之死者接踵,此餘之目擊也。

卷之一醫論

丹溪治病不出乎氣血痰鬱

屬性: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氣血痰,故用藥之要有三∶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又云久病屬鬱,立治鬱之方,曰越鞠丸。蓋氣、血、痰三病,多有兼鬱者,或鬱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鬱,或誤藥雜亂而成鬱,故餘每用此方治病,時以鬱法參之。氣病兼鬱,則用四君子加開鬱藥,血病、痰病皆然。故四法者,治病用藥之大要也。丹溪又云∶近世治病,多不知分氣血,但見虛病,便用參、 ,屬氣虛者固宜矣,若是血虛,豈不助氣而反耗陰血耶?是謂血病治氣,則血愈虛耗,甚而至於氣血俱虛。故治病用藥,須要分別氣血明白,不可混淆!

愚按經雲,脾胃為氣血之本。若陽氣虛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六君子湯;陽氣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亦用前湯加炮姜;若胃土燥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四物湯;若脾胃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八味丸。其餘當更推五臟互相生克而調補之。

一儒者,每勞役則食少,胸痞,發熱,頭痛,吐痰,作渴,脈浮大。餘謂此脾胃氣虛而血病也。不信,服二陳、四物、黃柏、知母之類,腹痛作嘔,脈洪數而無倫次。先以六君子湯加炮姜,痛、嘔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儒者,素勤苦,因飲食失節,大便下血,或赤或黯,後非便血則盜汗,非惡寒則發熱,六脈浮大,心脾則澀,此思傷心脾,不能攝血歸源也。蓋血即汗,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盜汗,皆火之升降微。

牛黃抱龍丸 治風痰壅盛,或咳嗽發熱,或發驚搐等症。

牛黃 雄黃 辰砂 天竺黃(各四錢) 麝香(一錢) 牛膽南星上為末,甘草湯糊丸皂子大。每服二丸,薑湯下。

柴芍參苓散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洩瀉。凡病後宜用此調理。

柴胡 芍藥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當歸(各五分) 甘草 丹皮 山梔(炒,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或作丸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