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小說:福克納傳 作者:無組織

賺了1。4 萬元。

錢的差別猶在其次,現在的福克納不再為錢發愁,倒是為如何打發一天天的時間發愁。不能寫作以後,連閒蕩的本事也丟了。3 月回山揪別業,哪一部稿子都吸引不了他,慣常的消遣也沒味道,彷彿青年時期的痛苦和自我懷疑突然同成年時期的失望和怨恨交融在一起;成功來了,有名有利了。反而感覺空虛。4 月,法國政府授予他榮譽軍團官佐勳章,不久,決定去看看凡爾登(1) ,為了寫他那則寓言。

旅途中豪飲狂飲(一個青年朋友驚訝地數他一天灌下的馬丁尼酒,竟有23 杯之多),但一路平安。路經紐約,與路絲·福特相見,她在等待《修女安魂曲》。

抵法國後,在巴黎的時間比凡爾登多。同加利馬爾出版社的一位青年作家兼編輯莫尼克·薩洛蒙在巴黎街頭散步,回憶第一次來法國時的情景,那時是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尋訪烈士捐軀的戰場和文學巨匠的蹤跡。

回家途中,在紐約小住,會會瓊·威廉斯。瓊既願意和他在一起,又害怕他的激情。但是他真正需要的是創作,這一點他心裡明白。回到牛津,寫了一篇在吉爾畢業典禮上用的講話。1951 年5 月28 日,54 歲的他生平第一次出席畢業典禮。

作了短短的演講,重申他在諾貝爾獎頒發典禮講話中提到的問題。這時他又繼續寫作《安魂曲》,並決心一鼓足氣把它寫完。

《修女安魂曲》和《喧譁與騷動》的附錄、和《讓馬》一樣,在幾方面有以前的痕跡:短促簡練的對話反映出在好萊塢學到的功課,做作的風格令人回想起《木偶》,基本情節則繼續坦波爾·德雷克的故事。從《聖殿》的末場到《修女安魂曲》開始之間,發生過一系列重大事件。坦波爾隨父從歐洲返美后,嫁給戈文·斯蒂文斯,兩人過著體面而無聊的生活,坦波爾難忘同雷德和金魚眼在盂菲斯妓院鬼混的那段日子,僱了一個傭人南西·麥尼戈。

南西是妓女從良,坦波爾以南西為心腹,告訴她一生中那次偉大而可怕的冒險。

後來,雷德的兄弟來敲詐勒索,坦波爾欲惡之心沉渣泛起。南西不知所措,生怕坦波爾和她的子女遭到不測,企圖以殺死坦波爾的一個孩子來挽救全家。此舉出自愛心,並無惡意。南西還準備犧牲自已。

《修女安魂曲》處理這些事件時,特別是坦波爾和南西的結局,不僅把重點放在外在矛盾上,也放在內在矛盾上。南西的命運已定,坦波爾的猶未可知。加文·斯蒂文斯讓政府來處理南西的審判和處決,自己著重喚醒坦波爾的天良,曉以道德,力求使她重新認識自己、懺悔罪過。透過劇本的情節,我們看到政府和加文·斯蒂文斯之間的距離。政府急於處死南西,只關心法律和體面,不關心人的命運,不管無辜和有罪之間尚有許多層次,不予以懺悔和贖罪的機會。

福克納勾畫出社會和斯蒂文斯的不同關注之間的鴻溝以後,有時用對話和情節、有時用散文楔子加以開掘。他起先打算寫三幕劇,後來改變主意,最後在突擊完成之前幾個月,決定在每一幕前加一段散文楔子,承前啟後,從而把劇本寫成了“小說似的”,井向兩個方面拓寬:把情節放在約克那帕塔法的歷史背景之中,把約克那帕塔法的歷史同密西西比聯在一起。

第一段楔子叫作“死巷”(為這城市起的名字),焦點放在福克納的這一神話王國的歷史上,時間則從約克那帕塔法尚未開發時期直到劇本中的現在。福克納在這段文字中歷數了拓荒者的名字,明顯表現反現代主義:把過去同緩慢的節奏和明確的目標相聯絡,把現在同瘋狂的旅行、熱愛速度和運動相聯絡。第二個楔子短得多,寫傑克遜和密西西比,叫作“金色圓頂(口號是“起步”)”,承上啟下,各式材料俱全。結果,傑克遜比約克那帕塔法標準化而沒有個性,不是神秘王國的城市,但是太現代化太一般化,沒有歷史性。第三段楔子“監獄”(未能完全忘情)

回到傑弗遜和約克那帕塔法的故事,再次出現許多熟悉的名字和熟悉的動機,中心插曲把我們帶回到將近一個世紀以前——一個判刑的女孩在牢房窗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西西莉亞·法默)和日期(1861 年4 月16 日),這是反抗的表示,是不甘泯滅的表示。這一行動不僅和南西·麥尼戈有聯絡,也和福克納的藝術家定義有聯絡。藝術家深知人生短促,“遲早要穿過泯滅之牆”,但決心“留下刻痕”在牆上。

福克納把這些散文視為其後各幕的有機組成部分,後來還說過,它們是必要的,使作品產生“配器的對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