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俗眼看史記 作者:九十八度

驪山,向南延伸至終南山,向北有複道渡渭水連結咸陽宮,並準備以終南山顛作為阿房宮的南闕。嬴政從來不怕民力財物枯竭,每年要徵用七十多萬人做苦役,修路,修宮殿,修陵墓,修長城。修到最後,人力資源不夠用了,老人婦女都要徵用。

秦王統一天下以後,崇武棄德,選擇了一條暴民虐民之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千百年來不變的真理。失去民心,使秦王朝的巍巍統治在社會的土壤中沒有紮下最起碼的根系。

秦王的暴虐當然也引起了士人的極大不滿,他們在觀念上總是和秦始皇發生衝突。秦始皇雖然也豢養博士和方士,都只是為了自己求仙問藥之用,根本不把這些士人放在眼裡。

公元前213年,彗星又出現在西邊天空,人人思危。秦始皇在咸陽宮內大擺壽宴,僕射周青就端起酒杯大唱頌歌說:〃皇上英明,從前秦國土地不過千里,現在凡是日月能照耀到的地方都是您的。人人安居樂業,您的功績,自古無人能及啊!〃秦始皇聽了很高興,可是卻有一個不識相的儒生,偏偏要在這時煞煞風景,說:〃皇上啊,您雖然統一天下,但是卻不學古人,分封子弟功臣,輔佐自己。將來要是出現一些謀殺君臣的人,您沒有輔佐,誰來救援你呢?〃丞相李斯素來反對分封制,聽到這話,立馬反駁道:〃現在時代變了,我們要與時俱進啊。一個時代自然有適應這個時代的管理制度。現在陛下開創大業,建立起萬世不朽之功,豈是你們這些死書呆子能明白的。從前諸侯紛爭,才要招攬大量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太平,法令出自陛下一人。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應該好好學習陛下制定的法令。天天正事不幹,就知道在這裡誹謗當世,蠱惑民心,還要陛下效仿古人,簡直是為害當今。臣冒死請陛下,命令史官把天下典籍全部銷燬。要是誰敢出去街談巷議、借古非今的就滿門抄斬。如果是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三十天內不燒燬的,就臉上刺字,發配邊疆。這些人,自以為私下裡讀了幾本書就很了不起了,入朝就多加指摘,在君主面前誇耀自己以求名利,出門就在民眾面前帶頭製造流言。如果皇上您不制止他們,您的君威就會下降,下面朋黨的勢力就會形成。要是有人想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除了醫藥、占卜種植之類有益於民的書,其他流毒於民的書都應該燒了。〃秦始皇下詔說:〃可以〃。

第一部分 第7節:嬴政:善始而未克終(7)

於是一場〃焚書坑儒〃的愚民運動就這麼暴發了。書全部聚於咸陽毀於一旦。儒生因為互相檢舉,共四百多人活埋於咸陽。後有詩云: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第五節〃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秦始皇統一天下,又鞏固了革命政權,接著朝裡邊也沒啥事幹了,就想到四方巡視一下。

公元前219年,他到東方巡視郡縣,先登上了鄒縣嶧山,然後在石頭上刻文讚頌秦朝大業。碑文誰寫呢?誰還敢寫,當然就是李斯寫了。秦朝〃焚書坑儒〃以後就進入了〃秦無文〃的時代,文學史上唯一記載的一個文人那就是李斯。

之後,秦始皇又去泰山封禪。中國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去過泰山封禪。封禪是好大喜功的皇帝用來侈誇政績、鞏固政權的行為,也是中國政治統治中最盛大的典禮。封,就是指天子登上泰山向天祭祀;禪,就是在泰山底下的丘地平原向地禱告人間平安。

秦始皇自命比神還尊貴的人,不但要在四處高山碣石上刻下自己千秋功績,想讓其不朽,更想求仙取藥,長生不老。

他先後去了罘山、琅琊山,鏤石樹碑,誇耀自己。刻石事情完畢,齊地人徐市(即徐福)等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裡。徐市希望能齋戒沐浴,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一聽開心壞了,就派徐市挑選童男童女幾千人,到海中去尋找仙人。只可惜,這個徐福求仙不成,還一去不返,據說在海那邊成立了一個倭國。

秦始皇去琅琊山以後,返回京城,路經彭城,齋戒祈禱,想要從泗水中打撈出落水的周鼎。周鼎是什麼東西?要讓自負的秦始皇又吃齋又拜燒香。這還得從周鼎的價值說起。

傳說大禹收取九州的金屬,鑄成九鼎,象徵九州。鼎的三足象徵輔佐王權的三公,被披上了神聖的外衣,成為國家要物和王權的象徵。據說楚莊王當年看到周朝衰弱,就萌發取代周朝的野心,於是派人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被周王拒絕了。由此可見,九鼎在諸侯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