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駐紮,於是就有點疏忽。結果,王翦趁他們掉以輕心之時,就率六十萬大軍衝下去,殺了楚軍一個片甲不留。楚王被俘,楚軍大將項燕自殺。楚國滅。
該收拾的都收拾完了,就剩下一個齊國。齊國離秦國最遠,秦國一直與齊國交好。齊王以為只要自己中立,秦王就會放過自己。沒想到最後還是不能逃脫被滅的結局。所以說,不要以為我不犯人,人就不犯我。弱肉強食從來就是這個世界生生不息的規律。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秦王滅掉六國,一統天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而自封帝號〃始皇〃。意思是,由他起做皇帝,後代就從他那裡開始成為二世、三世、乃至萬萬世。
第四節〃革命尚未成功〃
仗打贏了,國家也統一了,皇帝的龍椅也坐上了。秦始皇是不是就安枕無憂了呢?當然不是,革命尚未成功,始皇還需努力。他接下來就開始鞏固革命政權。
都說秦始皇不喜歡儒家溫吞吞的〃仁政〃策略,是個迷戀法治〃薄情寡恩〃的人。除去法家理論,他還相信陰陽家。陰陽家的理論就帶迷信色彩,有點宿命論。嬴政覺得自己能統一六國,肯定是真命天子。既然是真命天子,天下人當然是要臣服於他。
按照陰陽家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始終迴圈的那一套理論來推,周朝是火德的屬性,如今秦朝要代周朝,就必須用水,水能克火。為了順應天意,開始水德之年,就要更改一年的開始。黃河也被改名為〃德水〃。又因為水屬於陰,在《易》卦中,代表水的陰爻以數字六表示。所以,秦朝的符節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規定為六寸,車寬為六尺,六尺為一步,連車駕都必須是六匹馬。六六大順,秦始皇也搞數字迷信。
第一部分 第6節:嬴政:善始而未克終(6)
這時候的法令極為嚴酷,犯了法的人別想來個天下大赦然後免罪。雖然說秦朝主水德,水相對於火的剛強應該是至柔的。恰恰相反,五德中水主陰的命數應該是刻薄而不仁愛。原來水德之陰不是陰柔而是陰險!
中國人就是愛搞形式主義,秦始皇也不例外。表面上的文章做夠了,現在該動真格的,那就是這個國家該怎麼管理與統治?秦始皇就開會研討:〃眾卿家,你們有什麼好建議呢?〃丞相王綰就進言說:〃諸侯剛剛被打敗。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不給它們設王,就無法鎮撫那裡。請封立各位皇子為王,希望皇上恩准。〃做大官的大臣,尤其是在天子身邊,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全贊成。李斯卻反對說:〃以前周朝也把土地分給子弟和同姓親屬,可是越到後一代就越疏遠。疏遠以後大家都不管裡子面子,互相攻擊,搞得和仇人一樣。這些諸侯打得你死我活,周天子也管不了。現在好不容易由您統一,千萬別再設什麼諸侯。一點好處都沒有。您就把土地劃成郡縣,設立官員,級級牽制,權利便都在您手中。至於那些皇子功臣,拿公家賦稅的錢打賞一下就可以了。〃秦始皇本來就是個權利慾望很重的人,廷尉李斯的話簡直是一擊即中他心,於是說:〃廷尉說得對,就這麼辦。〃
天下從此分為三十六郡。每郡都設定守、尉、監。改稱人民為〃黔首〃。為什麼這麼稱呼呢?〃黔首〃意為黑色,而當時秦朝屬水德,水德是尚黑。為此,秦朝只有皇帝才能穿黑色的衣服,其他符節、旗幟的裝飾也都用黑色。
天下政權都歸集到秦始皇手裡。他怕民眾不服,將來要造反,下令將天下的兵器全都聚集到咸陽。融化後鑄成大鐘,十二個銅人,每個重達十二萬斤,放在宮廷裡。他又統一法令和度量衡以及書寫標準。這個還是比較有貢獻意義的,起碼不同地方的人們溝通起來更方便,辦事效率也高了。咱們現在全國推行普通話估計就是跟人家秦朝學的。另外,他還命令全國最有錢的十二萬戶人家都搬到咸陽住。有錢就有勢,有勢就可能造反,現在把有能力造反的人都放到自己眼皮底下,看他們還敢不敢亂來。秦始皇想得還真周到。
集權專制讓秦始皇擁有了天下的財富,他一旦嚐到甜頭就開始變本加厲起來。先是在咸陽北坡仿造六國華麗的宮殿大建特建,還將從六國虜來的珍寶和美女放在裡面,供自己享樂。建完以後還不夠,還要建一個阿房宮。這個阿房宮規模之大,〃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浩繁宏偉,氣氛磅礴,是以前任何帝王的宮殿都望塵莫及的。它基本上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向東延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