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3 / 4)

小說:論衡全譯 作者:老是不進球

回答說:實際上聖人能有這樣的神通嗎?不能有這樣的神通。如果有這樣的神通,應當事先知道三王的心意,不應當只明白三王變成了鬼。周公請求天命,史官宣讀禱辭,禱告完畢禱辭唸完,還不知道三王答不答應自己的請求,於是用三個龜甲進行占卜,三次龜卜都吉利,這才感到高興。能夠知道三王有知覺變成了鬼,不能夠知道三王答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必須用三個龜甲占卜,才能知道實情。肯定三王是鬼,必須透過卜問,然後才知道他們的心意,死人有知無知,和他們答不答應人的要求,實際上是一回事。

【原文】

63·9能知三王之必許己,則其謂三王為鬼,可信也;如不能知,謂三王為鬼,猶世俗之人也。與世俗同知,則死人之實未可定也。且周公之請命,用何得之?以至誠得之乎?以辭正得之也?如以至誠,則其請之說,精誠致鬼,不顧辭之是非也。董仲舒請雨之法,設土龍以感氣,夫土龍非實,不能致雨,仲舒用之致精誠,不顧物之偽真也。然則周公之請命,猶仲舒之請雨也,三王之非鬼,猶聚土之非龍也。

【註釋】

“請”下宜有“命”字,今脫。上文屢言周公請命可證。

【譯文】

能夠知道三王必定答應自己的請求,那麼他說三王是鬼,可以相信;如果不能知道,說三王是鬼,就和世俗之人一樣了。與世俗之人的見解相同,那麼死人的實情就不可肯定了。況且周公的請求天命,靠什麼達到目的的呢?是靠最大的誠意達到的呢?還是靠禱辭的正確達到的呢?如果是靠最大的誠意達到的,那麼他請求天命的禱辭,是向三王變的鬼表達了他最大的誠意,就不問禱辭的正確錯誤了。董仲舒祈求下雨的方法,是設定土龍用以感動雲雨之氣,土龍不是真實的龍,不能招來降雨,董仲舒用它來表達自己最大的誠意,就不問土龍的真假了。如此說來,那麼周公的請求天命,如同董仲舒祈求下雨一樣,三王不是鬼,如同堆的土龍不是龍一樣了。

【原文】

63·10晉荀偃伐齊,不卒事而還。癉疽生,瘍於頭,及著雍之地,病,目出,卒而視,不可含。範宣子浣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猶視。宣子睹其不瞑,以為恨其子吳也,人情所恨,莫不恨子,故言吳以撫之。猶視者,不得所恨也。欒懷子曰:“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乎!”乃復撫之曰:“主苟死,所不嗣事於齊者,有如河。”乃瞑受含。伐齊不卒,荀偃所恨也,懷子得之,故目瞑受含,宣子失之,目張如噤(11)。

【註釋】

荀偃(yǎn演):中行獻子,名偃,字伯遊,春秋時晉國大夫。

癉疽(dànjū但居):癉,因勞致病。疽,根部大而深的毒瘡。

瘍(yáng羊):潰爛。《說文》:“瘍,頭創也。”服虔《通俗文》:“頭創曰瘍。”著雍:晉國地名,在今河北舊河間府境,是晉國到齊、宋的必經之地。含:口含東西。古代貴族死時口裡都要含珠玉之類的東西。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碧,士含貝。

範宣子:即士匄,春秋時晉國大夫。

吳:荀吳,又稱中行穆子,中行吳,荀偃之子。主:當時大夫的屬官稱大夫為“主”,這裡指荀偃。

欒懷子:欒盈,春秋時晉國大夫。

河:指黃河。有如河:與“有如日”、“有如大江”一樣,是古人賭咒發誓時的慣用語,意即有如像日月、江河一類長存的東西作證,如違背誓言,決無好下場。

以上事參見《左傳·襄公十九年》。

(11)噤(jìn近):閉著口。

【譯文】

晉國的荀偃進攻齊國,沒有結束戰事就回來了。因勞致病生了毒瘡,頭上潰爛,到達著雍地方時,病很重,眼珠突出,死後眼睛還睜著,嘴緊閉塞不進東西。範宣子洗了手安慰荀偃說:“我侍奉您的兒子吳,敢不像侍奉您一樣。”荀偃的眼睛還是睜著。範宣子看見他不閉上眼睛,認為他惦念他的兒子荀吳,人情所惦念的,沒有誰不惦念兒子的,所以就提到他的兒子吳來安慰他。仍然睜著眼睛,是因為沒有說中荀偃所惦念的事情。欒懷子說:“大概是沒有完成伐齊的緣故吧!”於是又安慰他說:“如果您死後,有誰不繼續討伐齊國這件事,有黃河可以作證。”荀偃才閉上眼睛含進東西。討代齊國的事沒有完成,是荀偃所遺憾的,欒懷子知道了他的心意,所以他閉上眼睛含進東西,範宣子判斷錯了,所以他的眼睛睜開嘴巴緊閉。

【原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