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3 / 4)

小說:論衡全譯 作者:老是不進球

何:人名。

以上事參見《韓非子·解老》。

【譯文】

有人責難說:“詹何坐著,他的學生在旁邊侍候,有一頭牛在門外面鳴叫。學生說:‘這是一頭黑牛,而蹄子是白色的。’詹何說:‘對,這是一頭黑牛,而它的蹄子被人弄白了。’派人看這頭牛,果然是黑牛而被人用白布裹在牛蹄上。詹何,是位賢人,尚且能夠聽聲音就知道牛的顏色,憑聖人的才智,反而不能知道嗎?”

【原文】

78·15曰:能知黑牛白其蹄,能知此牛誰之牛乎?白其蹄者以何事乎?

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雖審一事,曲辯問之,輒不能盡知。何則?不目見口問,不能盡知也。

【註釋】

術數:這裡指陰陽五行、占卜、星相等神秘的方術。

曲:曲折,反覆,這裡指多方面。

【譯文】

回答說:能夠知道是黑牛而被人弄白了蹄子,能夠知道這頭牛是誰的牛嗎?把它的蹄子弄白是為什麼呢?術數僅僅能見到一個方面,不能弄清全部事實。即使明瞭一件事,如果多方面地加以辯駁和追問,往往就不能全部知道了。為什麼呢?不親眼望見親口詢問,就不可能全部知道。

【原文】

78·16魯僖公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舍於昌衍之上,聞牛鳴,曰:“是牛生三犧,皆已用矣。”或問:“何以知之?”曰:“其音雲。”人問牛主,竟如其言。此複用術數,非知所能見也。廣漢楊翁仲聽鳥獸之音,乘蹇馬之野,田間有放眇馬,相去,鳴聲相聞。翁仲謂其御曰:“彼放馬知此馬,而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罵此轅中馬蹇,此馬亦罵之眇。”其御不信,往視之,目竟眇焉。翁仲之知馬聲,猶詹何、介葛盧之聽牛鳴也,據術任數,相合其意,不達視聽遙見流目以察之也。

【註釋】

魯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

介: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今山東膠縣西南。葛盧:人名,介國國君。昌衍:古地名,即昌平鄉,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

犧:祭祀用的純色牲畜,這裡指純色牛。

廣漢:郡名,在今四川北部。楊翁仲:人名。據《藝文類聚》卷九十三引《論衡》文,“聽”字前有“能”字。“仲”字作“偉”。《太平御覽》、《緯略》、《太平廣記》四三五引“翁仲”並作“翁偉”。可從,蹇(jiǎn減):跛,腿腳有病走不快。

眇(miǎo秒):瞎了一隻眼。

據《藝文類聚》卷九十三引《論衡》文,“相去”後有“數里”二字。據本書《知實篇》“又不能達視遙見以審其實”,“視”字後的“聽”字當刪。流目:轉眼看。

【譯文】

魯僖公二十九年,介國葛盧來朝見,住在昌衍旁,他聽見牛叫,就說:“這頭牛生過三頭純色牛,都已經被用來祭祀了。”有人問:“你怎麼知道這些的呢?”他回答說:“它的叫聲這樣說的。”這個人去問牛的主人,情況果然同葛盧說的完全一樣。這又是在運用術數,不是憑智慧所能見到的。廣漢郡的楊翁偉能聽得出鳥獸的話,他乘坐一匹跛馬拉的車到野外去,田間有一匹正放著的瞎了一隻眼的馬,兩馬相距幾里遠,鳴叫聲卻相互聽得見。翁偉對他的車伕說:“那匹正放著的馬知道我們這匹馬是跛的,而它自己的眼是瞎了一隻的。”他的車伕問:“你怎麼知道這些呢?”翁偉回答說:“那匹馬罵這匹車轅中的馬是跛的,這匹馬也罵那匹馬是瞎了一隻眼的。”他的車伕不相信,就去看那匹馬,那匹馬竟然是瞎了一隻眼的。楊翁偉聽得懂馬的聲音,就像詹何、介國的葛盧聽得懂牛叫一樣,是依靠術數,把兩匹馬叫聲的意思合在一起考察出來的,不是憑藉視力強而轉眼就看出來的。

【原文】

78·17夫聽聲有術,則察色有數矣。推用術數,若先聞見,眾人不知,則謂神聖。若孔子之見獸,名之曰狌狌;太史公之見張良,似婦人之形矣。案孔子未嘗見狌狌,至輒能名之;太史公與張良異世,而目見其形。使眾人聞此言,則謂神而先知。然而孔子名狌狌,聞昭人之歌;太史公之見張良,觀宣室之畫也。陰見默識,用思深秘。眾人闊略,寡所意識,見賢聖之名物,則謂之神。推此以論,詹何見黑牛白蹄,猶此類也。彼不以術數,則先時聞見於外矣。

【註釋】

狌狌:同“猩猩”。

似婦人之形:《史記·留侯世家贊》:“餘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