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3 / 4)

象就是憑藉這些機括而成立的。前此所有的西方哲學和康德哲學相比,都顯得難以形容的粗笨,都沒認識到這一真理:也正是因此,所以總好像是在夢境中說話似的。直到康德才突然把他們從夢中喚醒,所以那些最後還在睡大覺的人(門德爾遜)也曾稱康德為粉碎一切的人。康德指出了不能用那些在'一切事物的'實際存在中,也就根本是在經驗中以不可破的必然性在支配著的法則來引伸和說明這實際存在本身;指出了這些法則的效用還只是一種相對的效用,也就是說在這實際存在或整個經驗世界已經確立,已經是現成的之後,這種效用才開始;結果是這些法則,在我們著手說明這世界的,和我們自己的實際存在時,不可能是引導我們的線索。這些法則,現象倒是按之而互相聯接起來的,我已將它們全部時間和空間以及因果性和推論都總括在根據律這一詞中。所有較早期的西方哲學家都誤以為這些法則是絕對的,是不以任何東西為條件的,是永恆真理。'他們認為'世界本身就只是由於這些法則,按這些法則'而成立'的,因此整個宇宙之謎也必然可以遵循這些法則的線索而得揭穿。為此而作出的那些假定,亦即康德在理性的觀念這個名字之下批判過的假定,實際上只有助於將單純的現象,摩那的產品,柏拉圖的陰影世界,提升為唯一的、最高的真實性,置之幹事物最內在的、真正的本質的地位,由此而使真正認識這本質成為不可能,也就是一言以蔽之:使做夢的人睡得更酣些。康德曾指出這些法則,從而也指出了世界本身都是由於主體的認識方式所決定的;由此得出的結論乃是人們遵循這些法則的線索儘管再探討,再推論,儘管已走了這麼遠,然而人們在主要的事情上,亦即在世界自身的,表象以外的本質的認識上,並未前進一步,而只是像小松鼠在圈輪中一樣地運動著。因此人們也可把一切獨斷論者比作那些以為只要一直向前走得相當遠了就能達到世界盡頭的人們,而康德卻可說是已航行世界一週並指出了: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不能由於和地面平行的運動走出地球,然而由於垂直運動也許不是不可能走出地球。人們也可說康德的學說給'了我們'這一見解,即是說世界的盡頭和起點不是要到我們以外而是要在我們裡面去找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基於獨斷哲學和批判哲學或超絕哲學之間的根本區別的。誰要弄明白這一區別,在一個例子上生動地看到這一區別,他只要把萊布尼茲的一篇文章當作獨斷哲學的標本讀一遍,就可極簡便的做到這一點。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事物的根本起源》,第一次發表於厄爾德曼出版的《萊布尼茲哲學著作集》第一卷第147頁。在這裡就正式是以實在論一獨斷論的方式,利用著本體論和宇宙論的論證,以那些永恆真理為根據,先驗地描繪了世界的起源及其優異的屬性。——'文章'附帶地也有一次承認過經驗提示的恰好和這裡指證的世界的優異性正相反,可是這就得對經驗示意說:經驗對於這一點一無所知,哲學既已先驗地說過了。經驗就應該住嘴。——作為整個這一方法的敵對方面,現在就有批判哲學隨康德而出現於世了。這個哲學恰好是把那些為這一切539種類的獨斷論奠基的永恆真理變成了它的問題,恰好要探討這些真理的起源,於是就發現了這起源是在人的頭腦中;即是說在這裡這些永恆真理是從專屬於人的頭腦的,為了瞭解一個客觀世界而裝在頭腦中的那些形式中產生的。所以說這裡,在腦髓中,'才' 是為那堂皇的獨斷論建築物提供材料的石礦。而這批判哲學,由於要達到這一結果就必須超出前此所有獨斷論所根據的那些永恆真理之上,而使這些永恆真理自身成為探討的物件,就也成為超絕哲學了。從這一點出發就可進一步得出結論說這個客觀世界,如我們所認識的那樣,不是屬於自在之物自身的本質的,而是這自在之物的單純現象,'同時這客觀世界又'正是為先驗地即在人類智力'亦即腦髓'中的那些形式所決定的,所以客觀肚界除了現象之外也不能包涵什麼。

康德雖然沒有達到現象即作為表象的世界,而自在之物即意志這樣的認識,但是他已指出這顯現著的世界既是以主體也同樣是以客體為條件的。當他把這世界的現象的,也就是表象的最普遍的形式孤立起來時,他指出了人們不僅可以從客體出發,而且同樣也可從主體出發認識到這些形式,並得按其全部的規律性概覽這些形式。又因為這些形式本是主體客體之間的共同界線,他作出結論說人們由於追究這個界線,既不能透入客體的內部,也不能透入主休的內部,隨之而是'人們'決不能認識到世界的本質,決不能認識自在之物。如我即將指出的那樣,康德並不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