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74節(1 / 2)

【風,也就是古代遠洋航行的動力之一。】

【利用不同方向的風,則可以推動船隻前行,於是,這就有了帆。】

【帆的原理,就是根據風吹來的方向調整角度,將風力分解之後,然後利用產生的向前的力,來推動船隻。】

【但是呢,帆,我們也通常說帆布,既然是布的話,那長期經歷“風吹雨打”,自然是不抗造的。】

【於是為了讓帆能頂住風的摧殘,以提供更強的動力,古時的人們在制帆的工藝上也費了不少勁,最後再次憑藉勞動人民的智慧,發明了——“硬帆”。】

【就是說,帆面每隔一段都有竹子撐住,這樣的帆就會變得非常結實並且耐用。】

【除此之外,船帆的材質也自然是有所改進,不過這就要靠絲織技術的進步了。】

【比如船帆一般是用麻布,竹片,篾片,棉布,以及還有絲織品等製成的。】

【不過宋代以前,棉花種植並不普遍,一直到南宋以後,由於棉花種植日漸推廣以及棉紡織業的興起和發展,棉布的使用日益普遍,棉布才逐漸成為船帆的製作材料。】

【然後由此——於造船技術上,這又是古人在風力利用裝置上的一次技術進步。】

嬴政聽得不禁連連點頭,甚至自己也在桌案上嘗試著“拼裝”船隻出來。

塗塗抹抹,塗了又改,改了又加,從船槳,船櫓,船舵,再到船帆。

然後呢?還有什麼嗎?

【動力技術的確是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畢竟船可是要裝人的,那如果船漏水怎麼辦?】

【好的,我們可以提前讓上船的人留個遺囑,以免出現意外。】

嬴政:“……”

劉徹:“……”

李世民:“……”

天幕別鬧!

【咳咳,正經說回來——】

【要怎麼讓船隻更加安全呢?】

【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人想到了辦法。】

【比如說以前的船隻,如果有一個地方漏水,那完蛋了,水流會直接無可阻擋的流遍整個地方,那船裡的人估計得後悔沒提前留下遺囑了。】

【於是為了不讓沒留下遺囑成為遺憾,唐朝人就發明了“水密隔艙”。】

【所謂的水密隔艙,就是將船隻分割成很多個艙,而艙與艙之間互不相通。】

【然後一個艙漏水,水不會再流進其他艙。

而靠著其他艙的浮力,船隻就可以該怎麼走,就繼續怎麼走,只需要針對性的補一下漏水的地方就行了。】

【像這種水密隔艙的設計,讓船隻漏水不再成為航行的致命危險。

船也能因此而跑得更遠,這是人類在航海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進步。】

嬴政看著天幕之上畫面點點頭。

然後又低下頭,在桌案上新鮮出爐的紙張上加了幾道“槓槓”。

那幾道槓槓豎在嬴政塗塗抹抹的船隻上,著實有些……

嬴政在心底暗咳一聲,心想這紙張的質量還有待加強,墨色都暈染了。

反正,一定不是他的問題。

又看了看到最後四不像的船隻,嬴政不禁悻悻然放下筆。

不過到此,動力有了,安全性也有了,這船,可造起來了!!

【除了上面這些,其實相關的,還有很多技術的發明,就比如我們這一期的主題——指南針。】

【以及在一代代造船工匠的不斷鑽研和改進下,使得造船技術越來越先進,加上諸多其他因素,如外交關係,以及經濟上的支援等,於是整體綜合起來——這才有了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

【關於造船,每個方面技術的進步,都會大大的推進我國古代航海事業的進步。】

【還有社會的發展等,軍事上的進步,人才的培養等等,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李世民認同點頭,確實是如此。

從古至今,都是不斷進步的,所以後世才如此發達嗎?

可是想到此,李世民又皺了皺眉——

他突然又想起了那艘巨輪。

那艘巨輪!那樣悠遠低沉的嗡名聲,竟不知是從哪裡發出來的。

還有那樣巨大的船隻,遠遠超過現有船隻的大小,如此巨大,難道只靠天幕說的這些就能辦到?

不,當然不可能!

最起碼那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