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73節(1 / 2)

【在我國古代,一般去西方做生意,有兩種選擇——】

【畢竟那時候古人還不能坐飛機上天,所以嘛,想要出國去別處,那除了走路,就只能是下海。】

【——即一共兩條路,一條叫作陸上絲綢之路,一條叫作海上絲綢之路。】

“嗯嗯??”

劉徹瞬間睜大了眼睛:“後世……後世之人竟然能上天?!”

眾大臣也是一臉驚訝。

那“肥雞”是何物啊?

究竟多肥的雞能載著人飛上天?

這也太神奇了吧!

一時間,幾乎歷朝歷代大多數人都注意到了天幕話中所說“feiji”,所以,究竟是怎麼上天的?!坐什麼上天的?!

但他們註定沒辦法左右天幕,只能繼續聽下去——

【在唐朝以前,其實國內更喜歡走陸上絲綢之路,畢竟限制條件較少。】

【而且陸上絲綢之路歷史悠久,比如我們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很有名。】

劉徹挑了挑眉,嗯哼,有名!不愧是他!

【不過“張騫出使西域”就不細說了,畢竟重點也不是這個。】

劉徹:“……”

熟悉的感覺……每次都是對他“一帶而過”!!

【反正陸上絲綢之路的確很歷史悠久,只是之前我們講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也說過了——

【於安史之亂之後,西北地區就不再受國家管控,於是就此失去了對西域地區的轄制,等到了宋朝時期,那裡甚至變成了西夏以及回鶻人的地盤。】

劉徹不禁冷哼一聲。

每每想起這件事,都讓他心塞又氣憤!!

唐朝李世民時期。

再次聽到“安史之亂”,李世民還是不由得嘆了口氣。

不過上一次他收到了“李隆基”的回信,觀其內容,已算是多有寬慰了。

不過現下,這陸上絲綢之路可是完全行得通。

但唐之後——

【到宋朝時期,陸路走不通,那就走海路。】

【而且別忘了宋朝時期的“一路向南”,這往南方偏移,可不就更靠近海岸了。】

【哦,好嘛,看來“一路向南”還是有點用的。】

趙匡胤:“……”

熟悉的感覺……每次都是這種語氣!

【於是從宋朝開始,海上貿易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然後歷經了北宋,南宋,元朝,歷經了一代代商人的海上貿易,於是海上絲綢之路也就逐漸繁榮了起來。】

【而到了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自然就成了明朝人的首選航線。】

【補個知識點——海上絲綢貿易在宋朝以前自然也有,只是到了宋朝之後,才開始在對外經濟中逐漸佔據主體地位。】

【那麼問題又來了呦——為什麼到了明朝,會出現鄭和下西洋這種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其中一點當然是造船技術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了足夠長期的發展和積累!】

“快,這裡要更仔仔細細記下來!”

嬴政立即又開口嚴肅囑咐宮人。

造船!秦朝需要改進造船技術!

另一邊,已經進入造紙局的墨家子田勝以及荊元二人也不禁“嚴陣以待”起來——

造紙和雕版印刷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他們也想試試造船和改進船隻!

【能造出足以支撐長時間下海的好船,自然離不開一直以來,歷經各朝各代改進的造船技術。】

【正是因為經過了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造船技術也一次次的進步。】

【所以我們講一下船隻的“進步”過程——】

【首先就是槳和櫓。】

【槳誕生的時間比較早,它是船隻前進的動力來源。】

【畢竟你划船浪不起來的話,就必然要用到船槳了。】

劉徹:“???”

浪?什麼叫浪不起來?

【但是初期,有個問題,這船槳雖然能使小船動起來,可是一個人只有兩隻手,兩隻手最多也只能握兩隻船槳。】

【而多加幾個人到船上,手是多了,船槳也多了,動力也足了,但人也佔地方不是。】

【於是問題又來了,又什麼辦法能讓一個人也能劃得動力大一些?】

【而且在划船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