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小說:博爾赫斯談藝錄 作者:死磕

番深思熟慮的。當但丁踏上尤利西斯死前隱 約看到的海灘時,他說誰都沒有到達那些洋麵而生還的;接著又說, 如上帝所願,維吉爾替他戴上燈心草的花冠:那句話和尤利西斯宣佈 自己的悲慘結局時所說的一模一樣。卡洛

弗裡德

裡希正確地指出:“航行以災難告終,那不僅是水手的歸宿,並且是

施 泰 納 寫 道:但 丁 是 否 “

想到了海灘已經在望時遭到海難的尤利西斯?顯然想到了。但是尤利 西斯相信自己的力量,他向人力的極限挑戰,企圖抵達海岸。但丁, 另一個尤利西斯,以勝利者的姿態和謙恭的心情踏上海灘,指引他的 不是高傲而是天恩照耀的理智。”奧古斯特

呂埃格重複了那種意見

(《 但 丁 浮 想 聯 翩 》 , 二 卷 第 一 百 一 十 四 頁 ) 丁 是 個 冒 險 家 , 第 “但 : 他 像尤利西斯一樣,走上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遊歷了前人未曾見過的 世界,他追求最艱難、最遙遠的目標。但是對比到此為止。尤利西斯 自行其是,從事被禁止的冒險;但丁卻聽從更高力量的指引。” 《神曲》裡兩個著名的情節證實了上述差別。一個是但丁覺得自 己不配去參觀三個超俗世界(我不是埃涅阿斯,也不是保羅),而維 吉爾宣佈了貝雅特麗齊交付他的任務;另一個是卡恰圭達建議出版長 詩 (《天國 篇》 , 第十 七歌 第一百 至一 百四 十二 行) 這些 證據前 面, 。 在

①原文為義大利文

把但丁的導致死者顯靈和對人間最佳書籍的漫遊,同尤利西斯到達地 獄的褻瀆神聖的冒險相提並論,未免不很恰當。後一行動似乎同前一 行動完全相反。 這種論據包含著一個謬誤。尤利西斯的行動無疑是尤利西斯的航 行,因為尤利西斯只不過是宣告自己要採取的那個行動的主體,可是 但丁的行動或者事業並不是但丁的航行,而是撰寫他的書。事實很明 顯,但容易忘掉,因為《神曲》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死去的人被不朽 的主人公淡化了。但丁是神學家;對他說來,寫作《神曲》的艱難程 度 ,甚 至冒險和致命 的程度 ,往往 並不亞於尤 利西斯的最後 一次航 行。他大膽地編造了聖靈的筆從未指出過的神秘;這種企圖很可能形 成罪孽 。他大膽地把貝雅特麗齊

波爾蒂納裡同聖母和耶穌相比

他大膽地預測了好心人無法探知的最後審判的意見;他審判了買賣聖 職的教皇的靈魂,拯救了提出迴圈時間學說的阿威羅伊派的西熱的靈 魂 榮耀無非是過眼煙雲,但爭取榮耀有多麼艱辛!

四周一片岑寂, 只有一縷清風飄忽不定, 來也無名,去也無形 那種分歧的無可置疑的痕跡在詩中隨處可見。卡洛

施泰納在維

吉爾打消但丁的畏懼,勸說他進行前所未聞的遊歷的對話裡辨出了其 中之一。施泰納寫道:“當但丁還沒有決定寫作長詩時,臆想中發生 在維吉爾身上的鬥爭,確實發生在但丁心中。《天國篇》第十七歌的 另一個鬥爭涉及長詩的出版。作品完成後,他能夠出版並頂住敵人們 的憤怒嗎?在這兩件事情裡,佔上風的是他對自己的勇氣和樹立的崇

①參見喬瓦尼 參見莫里斯

帕皮尼《活生生的但丁》,第三卷第三十 四頁。 德 伍爾夫《中世紀哲學史》。 原注

原注

高目 的的意 識。 神曲》 , (《 ” 第十 五頁) 但丁很 可能在 那些 章節裡 用象 徵手法表現了內心鬥爭;我認為他在尤利西斯的悲劇故事裡,或許出 於無意和不自知,也象徵了這一斗爭,故事的震撼力正來自情感的重 負。但丁即尤利西斯,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可能為但丁所受的懲罰感 到擔心。 最後再說一點。兩部對海洋和但丁有偏愛的英語文學作品受到但 丁的尤利西斯某些影響 。艾略特(他之前還有安德魯

蘭和朗費羅)

暗示說丁尼生的值得讚美的詩篇《尤利西斯》深受那個光榮的典型的 影響。據我所知,還沒有誰指出一個更深刻的相似之處:地獄裡的尤 利西斯同另一個不幸的船長,《白鯨》裡的埃哈伯,驚人地相似。埃 哈伯和尤利西斯一樣,鍥而不捨地、勇敢地製造了自己的滅亡;故事 梗概相同,結局相同,最後的一些話也一模一樣。叔本華曾說,我們 生活裡沒有不自覺的事。按照這一絕妙的見解,兩個虛構故事都是隱 秘而錯綜複雜的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