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糟糕的“太監養子”,生前做夠了曹操的父親,死後獲得了無上的殊榮,繼養父曹騰之後,被追認為“太皇帝”。當曹操的父親,算得上無盡的倒黴與永無休止的操心,為曹操吃苦受累了一輩子,最後慘死在曹操仇家的刀下。

用曹嵩的話說,生了曹操這樣的兒子,第一不想再生兒子,第二耽誤了納妾的心思。

曹嵩從心靈港灣到擎天巨石,幾乎扮演了曹操早年生活中的所有角色。性格圓滑卻不懦弱,變通卻藏剛不露;隨波逐流求存身,卻身陷泥淖難自拔;曹操的仕途賴其蔭庇,卻又數次因其摧毀。

祖父曹騰於公元160年去世,曹操才六歲。他一直想要親自為祖父做傳,好讓他的事蹟教育曹家後世萬代。遺憾的是,這一打算就像他想要抽出三年完整的時間為父親守孝一樣,最終也沒能實現。

看來只能到了“那邊”跟二位解釋一萬種不得已的理由。

曹操的祖父究竟有何特別之處?為什麼每當有人說曹操是“太監養孫”,他就會打人,甚至還會殺人?是什麼原因能讓曹騰的名聲得到曹操如此維護和敬愛?憑什麼說曹騰的往事足以影響曹操的一生?曹操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個好父親,也不是個好丈夫,更不是好兒子。那麼,他唯一做到的,一定是好孫子。

董卓進京,挾持皇帝西遷長安,天下大亂。曹操振臂高呼“我本太學諸生”,在陳留首起義兵,召喚普天之下太學諸生團結起來討伐董卓。此後為統一江山浴血奮戰三十多載,封侯拜相。建立魏國(諸侯國),疆域寬廣達九州之三,何等榮耀,何其富貴。

可他一改少年浪蕩紈絝,竟然學祖父和父親那樣固守貧窮,無論是外出打仗還是在家,一直穿著補了幾十次的睡衣,蓋著使用了十幾年的被子。他甚至要求孩子用舌頭將碗內殘留的麵糊舔乾淨。曹家廚房奴僕曾經將那些舔得非常仔細的碗挑出來不洗,放到下一頓使用。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細述曹操成長之路,除了祖、父,素有“橋大公子”之稱的名臣、循吏、酷吏橋玄;為儒家經典註疏的大儒“經神”鄭玄;隱居江海十二年,最後慘死在王允刀下的蓋世才子蔡邕;歷經坎坷的太學教務長何顒;戰爭領路人“倒黴戰神”皇甫嵩;權傾朝野跟曹嵩結拜金蘭的大太監曹節;被皇帝稱為“吾父”的十常侍之首的張讓,在他的成長道路上自覺不自覺地成為手拿工具的“雕塑師”,在曹操的成長道路上留下印記。

煙塵累積,歷史褪去色彩,斯人已逝千年,關於曹操的紛爭從未斷絕。大多極端對立之詞彙,都能用於他的人生總結:忠臣、奸相;梟雄、英雄;奸佞、忠烈;陰險、坦蕩;一心輔佐皇室、陰謀篡位代漢;心懷萬民如子、殺戮成性,視生命如草芥;一笑泯恩仇、睚眥之怨必報;嫉惡如仇、啟用罪人;尊賢愛士、濫殺無辜……

所有詰問與非難,並不只在他離世之後。生前就有些排山倒海般的攻擊,甚至有來自親密部下的非難,有很多時候,連曹操自己都覺得,他會撐不下去。其中生前死後都存在的最大、最有名、歷時最久的譴責,要算“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被冤多少次才算夠

誰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多一些研究曹操和他所處的那段歷史?董卓倒臺,王允被滅,京都百官帶著錢糧作鳥獸散。誰都視皇帝和一班老臣是負擔和拖累,其中不乏劉表這樣的皇室成員,還有經濟基礎不錯的冀州牧韓馥……就算幽州牧劉虞鞭長莫及,為什麼那麼多實力斐然的州牧,根基深厚的宗親,僅有曹操堅決要迎奉落難困苦的皇帝?

難道真的是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令”過誰?又能“令”得了誰?

漢獻帝劉協遷都到許縣後,派六朝老臣太僕趙岐遠赴荊州跟劉表要糧。劉表不但扣留了他,還利用他散播皇帝多麼落魄、朝中群臣多麼無能、曹操多麼跋扈等有利於劉表將荊州劃疆自治的言論。使得數十年間荊州百姓都極其頑固地認為皇帝是多麼的不堪,曹操是多麼的該死。受到如此惡劣影響的人中,最著名的要數避難荊州,在荊州求學的諸葛亮。加上日後逃亡到荊州避難的劉備一番惡意挑唆,使得諸葛亮立下“素志”,拼死滅曹,“光復”漢室。

奉迎皇帝的結果和代價,曹操深有體會。

當部下有人提出離開麻煩不斷、好處沒有的皇帝和一班老臣,像其他諸侯那樣找個地方封疆自守時,曹操抽出腰間配劍,猛地將几案剁成兩半,並斷言:自古“兒不捨父,君不棄臣”,爾等若再妄言,情同此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