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汽車之類不確定的東西轉移到消火栓、招牌、交通標識之類比較固定的文字、記號上來,因此,帶他出去比以前省心省力多了。

他還不能說“我想要……”,總拉我的手過去幫忙,我儘量順著他這個要求,優先考慮他的心情。即使我拉著他硬要他做什麼,他也地又哭又鬧拼命反抗,終歸無濟於事。他的意志,說壞了是固執,說好了是堅強,我還是尊重他的意志吧。正因為有這麼強的意志,我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而我要做的工作是,幫助他用語言來表達其要求。

畫街區地圖

三歲多的時候,徹之把興趣所及的文字像符號一樣寫下。比如:橫濱、東京等地名,有消火栓的地方的街名,電器商店裡東芝夏普的招牌,泉屋商店的店名,夢見之崎公園的園名,等等。

文字旁邊還畫上建築物、鞦韆之類的圖畫。字跡潦草,字形缺橫少捺,筆順也錯,但只求形近神似而已,半天刷刷寫個不停。

我發覺徹之有視覺優勢,眼睛像臺照相機記錄感興趣的東西,心想:不能理解語言也不要歸,只要出示文字或圖片給他看,或許就能使其理解吧。利用其視覺優勢,透過眼睛傳達資訊或許可行,於是試著讓他畫附近的道路地圖。

徹之對道路墨守成規,問題沿著固定單一的路線來回。比如要去超市,出宿舍後右轉,沿著小溪一直往前,直至夢見之崎公園前的五叉路口,過訊號燈後,右拐,往前(沿道路左側走)就到。在地圖上畫上路線和超市。

為了教他學點變通,學會走新的路線,我誘導他:“這條道上也有小徹喜歡的消火栓,新的道路也很有趣哦!”出宿舍左轉,沿五反公園側的小道往前至大路,過訊號燈左拐,沿道路右側往前走,這樣也能到達超市,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因為沿途可見兩處消火栓,果斷徹之更喜歡這條新的路線。

經過的道路在地圖上用線標出,反覆用語言告訴他:“今天,我們去了這家店了吧?在這個公園玩守了吧?在這裡看到消火栓了吧?”去過的地方以地圖的形式再現,以增強他的記憶,還把公園裡玩過的鞦韆畫成圖畫。

在自制的地圖上還標上他喜歡的玩具店、糕點屋、經常玩的公園裡的鞦韆和滑梯、進行過廁所探查的建築物(對他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場所)等。與其說是地圖,還不如說是隨意畫寫的繪圖遊戲。

(透過視覺把經歷的事情映入腦中,形成記憶,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譯者注:將抽象的動態的縱向的經歷以具象的靜態的橫面的地圖之形式鋪陳再現,對雖有視覺優勢卻缺乏時間概念的徹之而言更容易理解。】

在此之前,我和他一起讀兒童畫冊,教他“這是……哦”,但過不了一會再問他“這是什麼?”徹之卻一臉茫然。相反,他對這種自制的地圖反應很好。反應好也許是理所當然的吧——畢竟地圖上畫著的、寫著的都是他既感興趣又實際經歷過的地方。

徹之或寫或畫,甫一上癮,又惹來了新的麻煩:在所有的紙張和書、牆壁、拉門上自由發揮,亂塗亂畫。我只得給他立規矩,在牆上反貼幾張舊掛曆,允許他在舊掛曆的背面隨意塗畫。徹之開心地在上面寫上文字、數字、或畫上臉、大地圖等等。

升入小學以後,學畫地圖成了社會課的一個內容,從畫附近的簡單地圖開始,由淺而深,逐步學習。在地圖上用記號標上學校、郵電局、寺院、果樹園等處,徹之覺得很有起,很願意參加這門課的學習。

他的好奇心的範圍也一步一步拓寬開來:由宿舍附近到街道,到校區,到市區;畫的地圖也慢慢地詳細起來;有訊號燈、道路標識,當然會有公共廁所,還有喜歡的人家和建築物(可能是他廁所探查完畢的地方)等,有許多我沒注意的地方也在地圖上畫好。地圖上畫著縣立醫院的住院部的大樓,大樓上空飄著朵朵白雲——也許他在這幢大樓裡已經充分檢驗過廁所探查,戰果豐碩,十分滿意,所以把這座建築物畫得非常漂亮。

因此,觀察他畫的地圖,可以知道他的興趣所在,可以把握他的活動範圍。

*一個一個地練習過訊號燈

徹之的活動範圍日益擴大。他總不可能一趲我手拉手,粘在我身邊,總有放手的一天。為此,我要一板一眼地教他交通規則。

此時,自制地圖派上了用場。在上面標上商店、公園等位置的同時,也畫上了訊號燈和人行橫道的斑馬線。在旁邊還註上:過人行橫道要舉手。

我帶他親臨有訊號燈的人行橫道現場來體驗,並告訴他:看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