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尋覓合適的住址,而是試圖搞明白是誰寄來的珍珠,”摩斯坦小姐繼續說,“然後就在今天上午,我收到了一封信。”
“一封信?”
“是的,來信的人沒留地址,只是定下了時間和地點,要我去當地等候。”
瑪麗接過摩斯坦小姐再次遞來的紙張——那封考究又仔細的信件後,心底確認了大概。
“誰都能看出來其中有問題,”摩斯坦小姐說道,“所以我立刻趕來找你了,瑪麗。”
是《四簽名》沒錯了!
一想到自己的好友即將脫離當下的貧窮苦難,瑪麗心底高興不已,偏偏還不能表現出來。她只得繃著神情,找了個由頭:“信中說你可以請人陪伴去見面,可能會有危險,我一個人不行。”
“那怎麼辦?”
“去貝克街吧。”
這等離奇又毫無頭緒的案件,也確實是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愛好。因此摩斯坦小姐並沒有拒絕瑪麗的提議,兩位單身姑娘立刻出發,臨走前瑪麗還不忘記拿走霍爾主編寄來的《海濱雜誌》。
原因無他,這一期的《海濱雜誌》沒有瑪麗的連載,但華生創作的福爾摩斯傳記,大名鼎鼎的《血字的研究》可剛剛展開故事呢。
因為瑪麗暫停了一個月,正在努力創作中,所以霍爾主編乾脆把為菲利普·路德這位新作者專門騰出來的版面給了華生,好儘快將長達十萬詞的冒險故事刊登完畢。
——為菲利普·路德專門騰出來的版面啊!
同樣是第一次刊登作品,儘管霍爾主編對待《連環殺手棋局》也是寄予厚望,可兩個作者的版面用來刊登《血字的研究》!瑪麗承認她就是羨慕嫉妒恨。
而華生醫生不僅沒有出言安慰瑪麗,相反地,他還很得意。
看到瑪麗帶著《海濱雜誌》上門,華生醫生先是熱情地同摩斯坦小姐打了招呼,然後直接向瑪麗說道:“原來當月沒有作品刊登的作者,也會有樣刊嗎。”
瑪麗:“……”
好過分哦!
面對華生這不含惡意的揶揄,瑪麗氣的要命,卻反而要揚起笑容:“一般作者可是沒有的,但誰叫霍爾主編對菲利普·路德寄予厚望呢。”
聽到她自信又大膽的話,華生大笑出聲。
討人喜歡的醫生向來懂得見好就收,玩笑開過之後,他便收起了笑意,正經關切道:“讀者們對於你就是菲利普·路德有什麼反應嗎?”
當然有了。
前有pt巴納姆免費宣傳《狂歡之王》,後有光照會案件中寫清楚了瑪麗·班納特的名字。菲利普·路德竟然是一位年僅二十,卻已經協助『政府』破過案件的單身小姐?這樣的事實自然備受民眾關注。
和《海濱雜誌》一同寄來的,是《狂歡之王》的完結反饋。
光照會一案無疑分走了大部分輿論焦點,在布萊克伍德的陰謀之下,菲利普·路德的身份被公開也不過是其中一環。諸多信件中,十有八九是在震驚於路德偵探本人竟然是一位年紀輕輕的姑娘。
別的不說,至少那位表明了看不起女人也看不起平民,瑪麗還親自見過的評論家至今都沒有發聲。不知道是在僥倖於自己逃過了布萊克伍德的魔爪,還是震驚於他曾經見過“菲利普·路德”,還在這位參與破案的女士面前擺出了輕蔑的姿態。
當然了,也不排除他正在醞釀一份犀利又不客氣的正經評論就是了。
除此之外,瑪麗倒覺得這些信件並沒有多少參考『性』,因為霍爾主編這一次沒把全部來信都交給瑪麗。
震驚歸震驚,但信件內容卻大部分都圍繞著《狂歡之王》本身。一部分來信批評說這個故事結尾過於流於獵奇,只顧著吸引眼球,卻沒有像《連環殺手棋局》那樣具有現實『性』——顯然在這個年代裡,人們尚且還意識不到瑪麗想要表達的平權思想,《海濱雜誌》本就是流行於白人資產階級以及以上的富裕人家的雜誌。
不過瑪麗也不生氣,反正她也沒有表達什麼深刻思想的想法,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另外一部分表揚,則認為故事非常精彩。《狂歡之王》的故事熱鬧又幽默,在灰濛濛的工業小鎮裡顯得無比沉重的菲利普·路德,則在巴黎煥發出了絢爛活力。不是太複雜的故事在維多利亞時期卻也足夠新奇,引人讚歎並不出乎瑪麗的預料。
更有深度的讀者,在誇讚之外,還會說一句她對待所有民族和邊緣人士都一視同仁,足以稱得上一句“仁慈”。不過“仁慈”的負面反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