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偵探不易做04(3 / 7)

婆心地勸她“改邪歸正”,統統基於一個根本不理智的理由:梅恩先生的好友死在了巴黎公社運動之中。

他說他在“作者”菲利普·路德身上看到了自己天才好友的幻影,不希望“他”浪費天賦、早早夭折,無非是不理解自身好友的選擇罷了。

甚至瑪麗在想,這十幾年來,伴隨著比爾·梅恩在文學業界的地位上升,評論家可能會越發意難平——若是好友沒死,若是他不多管閒事,而自己一樣關注於“藝術”,可能會取得更高的成就。

也不算錯吧,畢竟人死了什麼都沒了。

瑪麗既不反對比爾·梅恩先生的看法,但也絕不贊同。

他認為自己的好友多管閒事,像其他人一樣惋惜瑪麗·班納特是為女『性』,直言除了體面人之外的平民窮人懂得藝術是少數例外,聽起來極其可惡,但說到底,仍然是自身經歷和階級左右了自身的價值觀罷了。

資本家們不理解工人罷工——明明他們都給了工資了,憑什麼說一句他們“剝削”呢?這簡直是無理取鬧;合格淑女們不理解瑪麗堅持——嫁人之後又不是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何必非得等婚前簽下那份合同呢?

觀點不一樣,多數和成長的環境以及階級限制有關。瑪麗能理解比爾·梅恩先生高高在上地說一句好友的犧牲毫無意義,甚至是浪費天賦,因為他不像哈維記者一樣親眼見到過窮人們究竟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她不贊同,但也不打算反駁,除非梅恩先生親自體會過貧民窟們人們的生活,感受一下窮人只會更窮的壓迫帶來的絕望,否則瑪麗和梅恩先生動口吵架,得到的也無非是一句輕飄飄的“窮人變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已。

但瑪麗覺得,梅恩先生縱然高高在上,他的建議也擁有自身價值。

至少他不認同菲利普·路德,卻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嘛。他在文學上的看法可謂是說到了瑪麗心坎裡:他說瑪麗再努力也只能是“效仿”大文豪,要是想成為大文豪還有一段距離。這樣評判,雖然梅恩先生嘴上說瑪麗·班納特身為女『性』不配接觸到藝術本質,但實際上他已經是把菲利普·路德放在一個“可能名留青史”的標準來要求瑪麗創作了。

這算是反向認可吧,而且他說的對。瑪麗現在的目標是暢銷書作家,她的夢想是成為斯蒂芬·金,而非心理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不得不說比爾·梅恩先生確實是一位文學修養深厚的人,他能看得出來瑪麗的追求,並且指出這樣的追求不對——而身為作者,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受歡迎的同時,能夠擁有更深刻的意義呢?

話又說回來,要不是認同菲利普·路德的價值,何必如此上心,《海濱雜誌》的連載本身就不配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比,還不是希望瑪麗能寫的更好嘛。

期期罵,期期追,還要寫信,一邊彆扭地故作清高,一邊又承認瑪麗寫得好,整封信看似充滿了指點江山的教訓,還有些態度自相矛盾,反而透『露』了梅恩先生的真正看法:他確實認為瑪麗的作品很有潛力,但礙於“純文學評論家”的面子沒法直接承認罷了!

這是什麼黑粉啊!瑪麗還覺得挺有趣的。

“我得寫一封回信,”瑪麗想了想,宣佈道,“剛好從加萊到巴黎還有一段時間,我可以在火車上寫信。”

“你要寫回信?”

凱瑟琳『露』出了吃驚的神情:“你還說你不在意,瑪麗!哈維先生急火火給霍爾先生寫信打聽你的資訊你都沒有第一時間回覆,太不公平了吧。”

“那不一樣,”瑪麗失笑,“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菲利普·路德是誰呢。而且我覺得梅恩先生的語氣高傲,可他的建議也確實有用。路德和他在報刊上‘交流’許久了,給個正面回應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然了,重點在於雖然這封書信的語氣還是不討人喜歡,但瑪麗覺得梅恩先生的本意不是如此。

而且……不管梅恩先生出於什麼理由選擇和瑪麗直接交流,道出內心真實的想法,那麼出於尊重,哪怕他們的看法不同,瑪麗覺得自己也應該回一封信說出自己的觀點——這可和一開始的哈維先生不同,記者只是好奇菲利普·路德其人,在前往米爾頓之前,他暫時還沒萌生同路德溝通的**。

班納特三姐妹在船上搖搖晃晃,離開了港口,在加萊登陸。

而踏上法國的領土不過是旅行的開端,雖然港口城市裡各『色』人等來來往往,但周遭路人們說出口的法語叫凱瑟琳和莉迪亞又緊張又驚訝。

瑪麗多少會一點法語,可以和人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