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
魏廣德立即開口道:“一條鞭法雖然已經成熟,但畢竟朝廷還沒有行文全國推廣。
若是清丈中出現差池,可能對此法產生影響,不妥不妥。”
正如魏廣德所說,雖然一條鞭法在朝堂上已經得到大部分文官的支援,但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
在許多人看來,自洪武年間流傳下來的賦役制度已經很完善了,怎能說改就改。
甚至,一些人還說出瞭如果一條鞭法更簡單,那朝廷是不是採用以後,就要削減地方官府官員的員額,因為收取賦役其實一直都是地方官府主要的政務。
新的賦役收取制度簡單,地方上也就不需要那麼多沉員了。
張居正想按照一條鞭法的順序,在江西、南直隸先行清丈田地,本身這個事兒難度就極大。
若是清丈土地中發生什麼事端,很容易引火燒身,禍及一條鞭法。
甚至,讓不反對一條鞭法但抗拒清丈田地的官員也會加入到反對者當中。
到時候,別說清丈土地,一條鞭法怕是都要夭折。
“一條鞭法和清丈土地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沒有必要攪合在一起去。
叔大兄,如果真要考慮清丈之事,不妨選擇有代表的地域,如人多地少的省份進行試點。
當然,這個叔大兄還得考慮好,地方上得全力支援才行。
否則,稍有差池就會釀成大禍。”
說到這裡,魏廣德看著張居正說道:“叔大兄,此事萬萬不可操切,得慢慢來,徐徐圖之。”
“善貸,這個其實我明白,也已經籌劃許久。”
張居正聽了魏廣德的話,點頭苦笑道:“我何嘗不知道此事會得罪許多人,可當今是什麼情況你明白,洪武年間有多少納稅田地,而今又有多少。
朝廷財政窘迫,財富卻全落在他們手裡,實在”
張居正說到這裡稍微停頓,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卻話頭一轉說道:“善貸擔心引發民變,某以為不會。
善待別忘了,國朝初立之時,太祖就已經打掉了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族。
現在那些,也不過初創百年,底蘊不足,只要朝廷強硬推進,他們根本無力抵抗。”
原來,張居正就是吃準了地方上確實存在豪強世家,但這些家族也就是這百餘年形成的,隱藏實力有限,也就是表面上那些。
這樣的家族,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政的,但只要朝廷下決心要做,他們也只能配合,絕對不敢有謀反之心。
要知道,現在天下承平,可不是亂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老百姓沒有吃不起飯活不下去,自然不會有造反的心思。
只要民間安穩,就是一些世家大族鬧點事兒出來,也不會野火燎原,不過就是地方上一些小風波,朝廷在地方上的衛所兵就能輕易平定。
所以如度田令引發暴亂,根本不可能。
洪武朝對整體地主階級進行持續半個世紀的不斷打擊,這種沒有終止過的連續打擊,不僅持久地摧殘著豪強地主階級的實力,更是在社會心理以及社會輿論上,對豪強地主階級形成了持久的心理恐懼與心理壓力。
現在,這就變成了張居正強推清丈土地的底氣。
朱元璋創業的過程中,遭到了江南地主抵制,江南地主對元朝及張士誠政權是有一定好感的,而對朱元璋政權反映卻異常冷淡。
朱元璋在1358年進兵浙東期間,除了劉基、章溢、葉琛、宋濂等先後投靠外,有相當一部分浙東及蘇松地主卻抱持著相反的態度,消極抵抗,這是朱元璋和江南地主鬥爭的第一階段。
當時由於朱元璋尚未統一中國,因此他對江南地主只得盡力拉攏,希望能站在他的一邊,結果卻收效不大。
而整個洪武朝,就是他與江南地主鬥爭的第二階段。
這個時期,朱元璋與江南地主的政治地位,都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朱元璋當前是政權統治者,江南地主則因為政治上押寶的失敗,成為了被王朝歧視的群體。
他們對待朱明政權的冷漠、格格不入的態度,換來的是朱元璋的冷酷鎮壓和無情打擊。
早在朱元璋消滅張士誠後,曾對張士誠陣營的降將說道:“吾諸將皆生長濠、泗、汝、潁、壽春、定遠,習勤苦,不知奢佚,非若江南耽逸樂者比。”
這就極其明確地把他的淮西地主集團與江南地主加以區隔,朱元璋對江南地主的摧殘與打擊,是按照三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