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功成(2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對臺的話,也是麻煩。

“也好,再看看。”

張居正笑笑就說道,“不過,都察院和科道那邊,善貸還是要派人過去說說,要是不斷上奏此事,我這裡也不好視而不見。”

張居正未必是好心提醒,因為在他看來,此事魏廣德去勸阻這幫科道,勢必會讓一些人對他的干預心生不滿。

到時候朝野上下必將流傳他魏閣老偏袒門下的傳言,對他的聲望多少還是有影響的。

這些年,魏廣德可以說得罪人的差事兒基本上不碰,所以朝臣對他感官不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適當的削弱他的影響力,對張居正來說也是好事兒。

......

遼東古勒城,此刻已經火光沖天,熊熊烈火在城中燃燒。

城外空地上,數百女真族青壯被押解到這裡等待遼東軍的發落,他們許多身上都帶傷,此刻都是垂頭喪氣,自知命不久矣。

不過,最讓他們心疼的還是城裡的老幼婦孺,貌似明軍根本就沒把她們從城中帶走。

只不過此時的他們也知道,就算拼命也未必能為家人報仇,兩邊實力差距太大了。

“大帥,大公子派人回來報信了。”

李成梁騎在馬上,欣賞著這堆“死人”臉上精彩的表情。

這些可都是他的功績,是一個個首級,現在就差個王杲了。

若是能把王杲抓住,再有這些人,送到京城,都夠搞出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好像覺得打仗和禮儀這兩件事情根本不太可能聯絡在一起。

但實際上,中國能被稱之為禮儀之邦,那絕對不是僅僅停留在生活層面上,在殘酷的戰爭中,古人也講究禮儀,而且軍隊打仗的禮儀也相當的正規和莊嚴。

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軍禮同邦國”,這是講對於那些桀傲不馴的諸侯要用軍禮使其服從和同。

《周禮》所說的軍禮包括以下內容: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

“大師之禮”,指軍隊的征伐行動;“大均之禮”,指均土地,徵賦稅;“大田之禮”,指定期狩獵;“大役之禮”,指營造、修建等土木工程;“大封之禮”,指勘定封疆,樹立界標。

在明朝,朱元璋自然也定下了嚴苛的軍力,簡單說軍隊打仗有九種規格森嚴的禮儀,分別是:親征、遣將、禡祭、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閱武、大射、救日伐鼓。

首先是親征軍禮,指皇帝御駕親征,必須先讓禮部制定一套出徵的祭告典禮,然後派遣官員去進行祭祀。

出征的部隊凡是走過的山川大河,都必須要進行祭祀,祭祀的規格也比較嚴格,一種規格叫太牢,要用牛羊豬三種牲畜來進行祭祀,一般是途徑一些大山大河的時候會舉行這樣的隆重典禮。

其次是少牢,只用羊和豬來進行祭祀沒有牛。

最後一種也是規格比較低的祭祀儀式,叫特牲,只用一種牲畜來進行祭祀。

然後是遣將軍禮,史載:“王者遣將,所以討有罪,除民害也”。

皇帝要親自穿戴專門場合的武弁服,然後到奉天殿去,如果是受封大將軍,則受封的人要到奉天殿的西邊臺階上去,然後要前後叩拜四次,並且光領取了將軍大印還不能擁有足夠的帶兵資格,還必須接受皇帝頒發的節鉞,然後拿著節鉞到午門外指揮一下部隊,然後還需要武成王廟去親自祭拜獻禮祭拜完畢之後,方才可以出征。

禡祭也是軍隊禮儀的一種,在大將出徵之前,要和皇帝在祭祀官的陪同下齋戒一天,這個齋戒的禮儀就叫做禡祭。

受降,則是出征的部隊打贏了戰爭,降服了敵方首領所要舉行典禮的。

在敵方降將投降之後,皇帝需要親自到奉天門去,受降的人員要在午門之外跪拜,然後派使者把降表送給皇帝,然後宣制官帶著皇帝的命令再到午門去宣旨,賜給投降的人官爵,然後才可以帶著投降的人員進入大殿,然後見到皇帝再行四拜大禮,然後朝廷的文物百官還要行賀禮。

如果是出征的部隊活捉了地方的賊首,那要舉行的典禮就是軍禮裡面的凱旋獻俘儀式。

這個時候要將俘虜押送到太廟南門之外,然後皇帝親自前來祭告祖先,禮儀完畢之後,俘虜交由刑部進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