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官員。”
張居正繼續說出前些年嘉靖朝的處理對策,只是時間過去幾十年,士林似乎有死灰復燃,私創書院再次大量出現,實在是不好的徵兆。
不過明代的禁書院政策不得人心是顯而易見的,嘉靖間的兩次禁止政策效果有限,提學官建立書院的勢頭並未衰減。
實際上,大明並非不準私人創立書院,各省幾乎都存在,只是這些書院要麼是前代流傳,得到本朝認可,或者私創後地方官員稟告朝廷,得到朝廷賜匾,這樣的書院就不屬於私闖,算是朝廷認可的。
地方官員為了迎合地方士紳,往往也願意這麼做,以表現自己弘揚文化,教化百姓有功。
“書院,更多應該是為士子科舉教授為主,而不能成為傳習思想,甚至鼓動互鬥只用。
就如江南如今的心學和理學,大家們聚眾講學,相互攻伐,頗易生出戾氣。”
張居正又用現在江南的情況舉例,大明現在心學和理學鬥得厲害,甚至已經影響到科舉考試。
考官是哪一學派之人,往往錄取考生就是以這一學派為主,大有撕裂之感。
“叔大兄,這個事兒我還得好好想想,現在不能回答你。”
魏廣德思索良久,覺得此事影響太大,他還要好好理下思路。
限制士林發聲到底對不對,從他現在的位置上來說,當然是應該支援張居正才是。
可是本能的,魏廣德又感覺似乎不該這麼做。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則對聯,對於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魏廣德來說還是知道的,通常就是用來教育人既要致力於讀書,又要關心政治。
怎麼到了現在,感覺這話好像有毛病。
讀書人就該讀書,不要說那些有的沒的,要關心天下事,還是等入仕以後再說。
魏廣德告辭離開首輔值房,徑直回到自己那邊,腦海裡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雖然他知道,如果張居正一心要做,也肯定能強行推動此事。
內閣裡,二張已經可以左右內閣的閣議,即便他反對也沒多大用。
只不過,他一旦反對,朝野支援的聲音就不會小,就會拿他當這個反對的領頭人。
但是,內廷有馮保相助,想來強行闖關還是能夠做到的。
魏廣德這邊還沒有安下心思,畢竟今天的奏疏都還一份沒看過。
這就是績效啊,今天不把轉過來的奏疏處理完,那明天還是自己的,活兒累積起來可就不是小事兒了。
雖然說實話,大明朝這些奏疏,許多放半年後處理,依舊不會影響朝政運轉,因為近半的奏疏都是沒營養的彙報工作,恭喜這賀喜那的,根本就沒有實務。
但奏疏處理快,也顯示朝堂、內閣的效率,所以也不能因為奏疏言之無物就不予理會。
看,還是要看的,票擬也不能少。
只是魏廣德的腳步還沒有挪到書案後,自己座位前,門外蘆布又拿著一份奏疏進來。
這樣送進來的東西,其實才是六部著急要處理的實務,不能耽擱的。
“什麼東西,哪兒的”
魏廣德隨口問了句。
“老爺,是兵部的文書。”
蘆布躬身,雙手把文書奉上。
魏廣德伸手接過,快步回到座位上坐下,仔細閱讀起來。
不算什麼大事兒,但也不小,是說西南已經將緬王和一眾緬甸部族首領押解進京的報告。
雖然緬甸還有少量殘餘,但已經不影響大局。
緬甸主要的地區,如緬南已經被大明牢牢掌握在手裡,只剩下緬西和緬北尚有殘部為了爭奪主動權在內部廝殺。
大明不想費力征討,打算等他們內鬥完成以後,李成梁才派兵進剿,如此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乘機也可以繼續編練緬軍,讓他們成為剿滅緬甸東籲王朝殘部的主力。
之前這個策略報到京城,魏廣德是支援的。
讓緬人治緬也是他給出的策略,緬甸各部相互仇恨,更有利於大明的長治久安。
不過這件事兒,考慮的就不是這個早就有決定的事務,而是朝廷要怎麼處理緬王這批反賊。
是的,魏廣德早就把大明徵討緬甸作為和國內討伐叛亂一樣的性質,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後可能引發的爭議。
大明先要定死緬甸遭到二百年前就已經納入大明版圖,只是大明給了他們很高的自治